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把“民生小事”當成“幸福要事”辦(現場評論)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15

江 南
2024年07月04日07: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堅持打基礎與利長遠相結合,在發展實踐中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

  

  浙江溫州市洞頭區,碼頭渡口是群眾高頻使用的公共設施。大門鎮的沙岙渡口碼頭,新落成了較先進的候船設施,但從收費處、候船室到上船點,還有400多米距離。

  400多米,說遠不遠,對一些行動不便或行李較多的乘客來說,趕個船卻累得氣喘吁吁。前不久,沙岙渡口開通愛心接駁電瓶車,往返於候船室和上船點之間,免費接送特殊群體乘客。這一暖心之舉,提高了群眾出行便捷度。

  民生無小事,關乎幸福度。以往,一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因種種原因,一時難以解決。洞頭區認真梳理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立“幸福要事”項目庫,到今年6月初累計辦成1562件。把“幸福要事”辦進群眾心坎,已在溫州全市推廣,也是浙江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生動縮影。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為民辦實事,重在辦事,成於務實。這要求各地各部門在為民服務時,必須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一件接著一件抓、一任接著一任干。怎麼確保把事情干好、干實、干出真效果?這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結合本地實際,以務實行動和舉措來回答。

  為民辦實事,要唱好“小”與“大”的轉換調。民生從來不是抽象概念,它存在於房前屋后、柴米油鹽的小事裡。像出行舒不舒適、買菜便不便利、健身器材齊不齊全等,看似是小事,實則關乎生活品質、幸福指數,是大事。這些事項中往往折射著群眾的所思所盼,隻有把一件件實事辦實、好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上,才能更好照見民生之大。

  民生題也是“民聲題”,“民呼我應,民呼我為”是解題關鍵。現實中,推動一些民生項目,常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等狀況,究其原因是一些部門沒能有效聚焦群眾需求。洞頭區辦“幸福要事”之所以得其法,主要在於提出用“放大鏡”看群眾實際困難、“零距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面對面”採集民意民願的思路。當地的海島“漁嫂”就業難,群眾多有反映。有關部門經過反復調研,決定打造洞頭漁家廚娘品牌,這樣既帶動了就業,又為民宿產業、文旅發展盤活人力資源。以群眾利益為“坐標點”,構建渠道整合、民意歸集、責任鏈條的“坐標系”,為民服務方能更加有力有效。

  確保實事辦得長遠、抓得持久,需處理好“實效”與“長效”的關系。這既要辦好眼前的事,又要管好長遠的事﹔既要讓群眾在短期內受益,又要發揮常態化效應。以浙江的民生投入為例,自2007年明確全省財政支出增量的2/3用於民生后,這些年來一直用真金白銀兌現著承諾。2023年,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於民生的比例為75.5%,有力保障高質量完成民生實事項目。無論是破解難點痛點問題,還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辦好惠民生事項,理應堅持打基礎與利長遠相結合,在發展實踐中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民生小事就是“幸福要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資源聯動、要事共辦、協力推進,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就能辦好“幸福要事”,鑄造“幸福鑰匙”。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4日 08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