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現場評論)

——樹立並踐行大食物觀④

付 文
2024年05月30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種田不下地,施肥不費力。溫室內的傳感器,能“感知”空氣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變化﹔水肥一體化設施管道曲折連綿,可根據作物生長階段精准作業……在福建福州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雪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的場景令人眼前一亮。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了先進農業設施,瓜果糧蔬“吃得香”“長得旺”。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上世紀80年代,福建的食物總量匱乏、品種單一,每年需從外省大量調入糧食和蔬菜。解決“吃飯”問題,必須打開思路,向科技要出路。福建踐行大食物觀,聚焦設施農業,錨定集約化、標准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目標,推進設施種植、智慧畜牧、工廠化食用菌等加快發展,為豐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效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就要延展農業生產的時間與空間。走進福清市綠豐農業蔬菜基地,隻見溫室大棚有序分布,丘陵資源被充分利用。基地負責人介紹,發展設施農業,能種原來不能種的作物,還能錯峰或反季節種植,最大限度利用了氣候資源。近年來,福建累計建設設施農業240多萬畝,扶持建設標准鋼架溫室大棚近40萬畝。安排專項資金,鼓勵各地探索在荒地和鹽鹼地等非耕地上建設設施大棚,發展無土栽培,可以有效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把良田搬進工廠、大棚,進一步提高單位產出效率,有助於讓“米袋子”“菜籃子”更充實。

  發展設施農業,提高產品品質,必須依靠科技。如今,福建設施農業裝備正加速向智能化、自動化升級。觀察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內的果蔬作物,其生長用的光來自智能LED植物生長燈,其“土壤”是自主研發的營養液。得益於科研院所與企業的聯合攻關,植物栽培、裝備、環境控制和智能管理等多學科交叉技術研發取得進展,解決了蔬菜自動化採收難等問題,實現了植物生產全過程的自動化和無人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為動植物生長提供相對可控制的環境條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自然依賴進行高效生產,進一步提升質量效益。

  設施農業有利於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當前,我國設施農業在設施裝備、技術研發、資金投入、規模化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同時面臨著綠色轉型任務。進一步做大做強設施農業,仍需在保護生態和節約資源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向非耕地要面積、向立體要空間,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生產綠色循環,不斷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在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塊“我們種植未來”的巨幅展板,映照著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設施農業有潛力,科技創新增動力。建設科技裝備強、競爭能力強的設施農業,必將促進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安全高效,助力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為本報福建分社記者)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30日 05 版)

(責編:袁勃、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