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人民觀點)

——深刻領會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②

本報評論部
2023年12月20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証關系。做好宏觀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關系,這就要求根據供需矛盾的變化相機抉擇合理的策略

找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的有機結合點,才能釋放兩者協同發力的巨大潛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星光點點,海風陣陣。12月,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開幕式上,無人機表演以星空為幕、以光影作畫,呈現聲光電交融的視聽盛宴。“海口杯”帆船賽,三亞國際文博會,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開放周……相關活動累計接待人數超20萬人次,線上觸達超5億人次,線上線下直接銷售額累計超5000萬元。消費升級催生新供給,有效供給激發新需求,供需協同發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証關系。做好宏觀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關系,這就要求根據供需矛盾的變化相機抉擇合理的策略。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五個方面精辟概括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之舉,也是應對外部沖擊,破解發展難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增強我國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的有效手段。

經濟發展是一個供給與需求相互影響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必須推進供給端創新,以提升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明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才能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新供給牽引創造新需求。

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優勢、創新發展優勢和抗沖擊能力優勢。充分用好超大規模市場這個寶貴的戰略資源,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能夠助推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應該看到,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無論是“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還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抑或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釋放內需潛力,為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發揮“助推器”“穩定劑”作用。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有效需求,是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是有合理回報的投資、有收入依托的消費、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需求,是可持續的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提升供給結構對有效需求的適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的落后產能和產品。因此,找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的有機結合點,才能釋放兩者協同發力的巨大潛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蘊藏著提升供給質量和擴大內需的無窮潛力。增強信心和底氣,准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我們定能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0日 07 版)

相關新聞: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