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不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趙小燕
2023年09月05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科技成果的價值在於運用,體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研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實踐中形成的真知變成論文,當黨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家。”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呈現欣欣向榮的嶄新局面。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顯示,報告期內,高校院所轉化合同總金額約為1582億元,同比增長約25%。也應看到,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相比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必須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助力廣大科研人才把論文從“紙上”落到“地上”。

  用好評價指揮棒。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必須把好評價這一關。隨著科技評價改革不斷深化,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熱情和創新活力得到極大激發。著眼未來,要加快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不同環節和階段,建立不同的評價標准﹔完善延時評價標准,對科技成果在轉化、生產以及進入市場后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加准確、客觀、全面。此外,還應注重對科技成果的外部評估和監督,探索建立規范專業的第三方評審機構,讓市場、用戶參與科技成果評估。

  打通產學研創新鏈。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分享,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能有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突破現有產業鏈的瓶頸,提高科技創新的經濟效益和產業鏈的附加值。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中的功能定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暢通流動,有助於提高創新效率。

  營造創新強磁場。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必須大力營造敬才重才的社會環境、識才用才的工作環境、優才留才的生活環境,進一步調動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增強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要轉變服務理念,堅持在管理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推進人才管理部門轉變職能。創新服務方式,圍繞“人才鏈”構建“服務鏈”,探索個性化服務模式,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通過典型選樹、獎勵表彰、輿論宣傳等措施,在社會上不斷營造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氛圍。

  科技改變世界,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攻堅克難、接續奮斗,不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定能讓科技創新釋放更加強大的發展動能。

  (作者為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5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