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在考古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縱橫)

臧 博
2023年08月31日06: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想象一下:約200萬年前的一個夜晚,巫山龍骨坡的一個山洞裡,一個古人類家族正在享用晚餐。但是,晚餐后不久,一場災難降臨,這個家族不得不離開祖祖輩輩居住了50萬年的“家”。一頓晚餐、一場災難、一個存在了50萬年的家園,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一隅,通過遺址的發掘重新浮現在世人面前。

  這個遺址,就是龍骨坡遺址﹔這場發掘,已持續近40年。龍骨坡遺址發掘,今年正式進入第五個階段。龍骨坡遺址蘊藏的更多奧秘正被一點點揭開。由此,對文物考古與保護的思考,對文明、文化的思考,也不斷浮現。

  考古文物會說話。巫山龍骨坡出土了幾塊石頭,那是來自遠古的打制石器。通過年代測定,巴渝大地在250萬年前就已經有古人類聚居於此、繁衍生息。

  考古文物有力量。巫山龍骨坡出土的打制石器,証明了人類多地起源的可能。而這將成為龍骨坡文化的重要名片。

  考古文物,串聯成歌。延綿不絕的璀璨文化,各自發源、交相輝映,共同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在巫山,古人曾吟唱的詩詞歌賦,如今還在口口相傳﹔古人曾慨嘆的天險絕壁,因人們的勤勞和智慧而改變了模樣。從龍骨坡山洞,到如今的城市鄉村,那麼大的變遷、那麼多的故事,我們可以自信地講給更多人聽。

  文物文脈,需要更多守護人。龍骨坡遺址發掘,離不開一個叫做黃萬波的人。從1984年到2023年,每一次發掘研究都有他的身影。如今已經91歲的他,用人生近四十載光陰,守望著龍骨坡文化。可以說,黃萬波為之傾注了心血和智慧。

  “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從真正能証明我們的久遠歷史中來”。發掘、傳承、保護文脈,讓它們不因時移世易而蒙塵,需要更多樊錦詩、黃萬波一樣的榜樣,需要不斷壯大考古人才隊伍,讓考古事業后繼有人、人才輩出。

  考古,觀往以知來。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發掘好、保護好是前提。龍骨坡遺址第五次系統發掘開始了,期待更多令人驚艷的文物與公眾見面,講述生動而精彩的文化故事。

  (摘編自《重慶日報》,原題為《在歷史遺蹤裡感受文化自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31日 05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