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消费降级”有失偏颇

张 锐

2018年09月17日08:26  
 

当前,消费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多元化与层级化特征。无论消费市场怎样变化,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永远存在。衡量消费是真升级还是假降级,最终要看消费结构的变化。那种认为低价商品畅销走热就是“消费降级”,观点上有失偏颇,实际上消费行为在更趋理性与优化

今年夏季以来,有关“消费降级”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某些低价商品受到热捧,使得“消费降级”的结论似乎得以坐实,但无论是方便面、榨菜,还是二锅头,任何一个单品销售的快速增长都不足以成为得出“消费降级”判断的理由。何况,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方便面、榨菜或二锅头时,更愿意选择安全放心的大品牌。

从市场动力来看,低价商品销售走俏并不完全是需求拉动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最近两年,外卖市场对方便面市场构成强大挤压之势,因此很多方便面企业加强了高价面与高端面的研发。据悉,涪陵榨菜的销售费用与研发投入在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40.72%和241.79%。相关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不断发力,最终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

当前,消费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多元化与层级化特征,而且单个消费者也有多样化的消费诉求,其消费标的既可能有代表身份的奢侈品,也往往有实惠耐用的低价商品。所以说,人们选择消费什么样的产品,有时候与购买力没有太大联系,谈不上所谓的“消费降级”或升级。

无论消费市场怎样变化,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永远存在,一件商品除了看上去美观舒服,人们更会关注它的使用价值。对于廉价商品来说,其中次品有之,但也绝不能与劣质商品画等号,有时候人们消费低价商品,也可视为消费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即公众摆脱了“便宜无好货”的传统观念,转而相信价廉物美的存在。当前,有很多人开始放弃略显虚无的身份地位消费思路,转而追求品质的体验与获得感。因此,消费便宜商品看上去是“降级”,但实际上是消费心态的升级。那种认为低价商品畅销走热就是“消费降级”,观点上有失偏颇,实际上消费行为在更趋理性与优化。

衡量消费是真升级还是假降级,最终要看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关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旅游人数达到了38亿人次,同比增长15.7%,同期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389.89亿元,观影人次超过10.91亿,同比分别增长21.1%与16.2%。另外,前7个月我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了39.6%,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销售同比增长了10.1%。总体来看,目前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在内的服务消费,已经占国内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40%以上,这清楚地表明我国消费生态正从有形物质转向无形服务、从注重量的满足朝着追求质的提升这一方向快速切换。

有关“消费降级”的声音之所以不绝于耳,主要是因为目前一些家庭部门杠杆率提升较快和负债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城市高房价、高租金的压力,使得年轻人不敢消费。因此,要持续维系消费升级态势,须强化收入分配以及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完善个税常态调整机制,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防止家庭部门过快加杠杆,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与预期。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