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6日《劳动报》报道,近日,上海长宁区劳动监察大队展开了一次“夜间执法”。当天晚上6时,20多位劳动监察队员分8个小组前往辖区内商圈,有针对性地检查用人单位遵守高温津贴规定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遵守工时、休息、休假规定情况,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等。这在沪上劳动监察部门的专项检查中,可谓首次。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理、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以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现实中,伴随着劳动用工模式的增多,劳动者被侵权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比如,餐饮、中小微科技企业等,往往白天人员不齐,常规检查可能效果不佳。
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保障监察“夜间执法”无疑具有多重意义,一则这样的“错时执法”更能有效消弭执法盲区;二则打破常规可以让用人单位在无准备的状态下接受检查,反映的问题可能更真实;三则常规与非常规执法的交替、共存,不但扩大了执法的覆盖面,而且有利于增强执法力度。
当然,要让“夜间执法”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最为关键的是让检查出的问题得到根除。不仅要依法责令改正,更须见实效,所以,后续的督导同样很有必要。以高温津贴不落实为例,不仅要对用人单位依法作出处罚,且应保障劳动者的高温津贴落实到位,让执法过程形成“闭环”。
唯有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硬”起来,对违法用工处罚力度大起来,不法用工行为才更有可能被遏制。“夜间执法”虽然给相关职能部门增添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也是监察执法角色的更精准定位。“夜间执法”的形式更值得学习的、更应该推广的,是这种开拓思维、开动脑筋、智慧执法的思路和理念,是惦记职工权益、千方百计维护职工权益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