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火了。但这次不是以“青铜器之乡”,不是以“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而是以引发群嘲的周原景区。
纣王妲己抖音跳舞,封神演技惊现周原——这就是7月18日刚刚亮相的周原景区,引发微信公众号“贞观”与一众网友吐槽的雷人之处。我们”挖啥呢”和“贞观”《本想去岐山看妲己蹦迪,却意外收获一个土味景区》一文作者陈锵聊了一下,他认为:
“对于定性的历史人物,在宣传上要掌握好分寸。用纣王、妲己宣传周原以及周文化,本身就是错的,因为这不是周文化,且这两个人物不是正面形象。景区在宣传上突出纣王、妲己跳舞的做法,是完全错误也不值得理解的”
“临潼的八大奇迹馆,算是历史产物。90年代建造的,跟世界公园一个套路。过上几十年之后,审美自然会跟不上。但放到现在,一个新景区,审美落后是说不过去的。
随后,周原景区的缔造者陕西旅游集团发表声明:“此事暴露出景区在营销策划、信息发布、媒体沟通等方面存在疏漏,给网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对大家的监督和指导表示感谢。”
周原景区说到“传承和发扬周文化的诚意”,那让我们看看周原景区开园前曝光的效果图。
明堂(即妲己跳舞处)
周原景区包括文化景观区“周城”、文化商业街“诸子百家园”、游乐园“封神乐园”、实景演出《封神演义》、亲子乐园“百鸟乐园”以及周原索道几部分,其中周城包括“根据《周礼·考工记》对周王城建筑结构、规制的相关描述,以及近年来的西周重大考古发现,以1:1的比例复原凤雏甲组遗址、云塘齐镇遗址、召陈遗址等建筑”建设的“明堂、周礼堂、周公殿、凤雏宫、社稷、宗庙等”建筑;青铜器博物馆主题餐厅;周文化博物馆;以“何尊为核心,包含何尊雕塑、考古地层复原及地面直塑青铜器三部分”的何尊广场。
声明指出纣王、妲己并非周原景区的代言人,只是景区中的两个角色,一切都是场误会,周原景区“删除了相关抖音视频和推文”,并且“后续的武王伐纣、姜太公斩将封神、大战妲己纣王等相关文化短视频正在抓紧制作,陆续推出。”另外,周原景区表示将积极调整完善,“百闻不如一见,真诚欢迎大家在方便的时候来中国·周原景区做客,实地感受一下景区传承和发扬周文化的诚意。”
堂堂“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全省三十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曾经也抱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陕西旅游集团岐山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延明语)的宏愿,周原景区为何最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
以文博/历史知识为蓝本,打造主题乐园,这种实例周原乐园不是第一,也不会是最后。都说自己是文化产业,但最后为什么反而文化人不买账?“历史文化景点,岂容如此轻薄和轻慢?怎么对得起周原长眠的祖先,怎么对得起田野工作的几代考古工作者?他们用小毛刷慢慢刷出的浩然历史,就这么被肆意糟改,让人心寒。”(人民网评)
又譬如杭州游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宋城,广告语云:“置身宋城,恍如隔世。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但不吹不黑,园区实际长这样(这还是我用过滤镜的):
虽然我是看得一脸懵逼,但我确实在宋城其他游客脸上,看到了沉浸的笑容。陈锵也说起,“陕西台之前有个采访,很多游客都是因为看到妲己跳舞的视频去景区的”,“我其实觉得大家都挺开心的。反正是个玩的地方,好玩就行了。”而陈锵也坦言,“至于说周原的考古情况,其实作为周原人的我都是一知半解。”
周原景区固然与周原遗址无关——据有关方面介绍:周原景区距离周原遗址30公里,不拥有文物,文物部门没有参与——但它仍然使用了作为知识和观念的周原遗址,仍然表达和形塑了公众对周原遗址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它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争议案例,文博/历史类主题乐园的反思样本。
中国的文博/历史类主题乐园,能否又何时可以不再恶搞、不再土味?关于周原景区及其他,三位专家有话说:
我希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全要交由既成的市场去导向,尤其是与文化有关的事业和产业
王思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
“当时跟朋友一起看完了这个推送之后,朋友问我,‘如果用你们做遗产研究的人常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你会怎么评价这种做法?’如果一定要以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此两项标准来说的话,推送里所显示的做法自然是欠妥的。真实性标准的出现本身建立在西方一批遗产保护学者的实证主义思路基础上,对本体和由此衍生的信息保持谨慎态度。那么推送中的现象显然不符合这种思路。
“当然,我们没必要非要硬套这两项标准,推送中的这个景区本身便不是按照遗产的话语体系来打造的。即便是,也不必将这两项标准当作真理。
“但是,即便不考虑遗产话语体系内的问题,单从大遗址管理的角度,推送中的做法反映了当我们生产和消费一处以历史为主题的公园景区时,市场中当下所面临的一种供需状况。这种供需状况或许以这种方式达到了均衡,但是均衡从不意味着这就是质量意义上的‘好’。忽然想起了经济学里的一句话,‘劣币驱除良币’。我希望我们行业这个市场里,多一点宁愿冒着被驱逐的风险也要做良币的人。”
“这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但是,也正因我们活在一个倡导多元和解构的世界里,我们也才更应该对‘多元'和’解构’同样保持一种多元和解构的态度。应该要明白,除了这样的解构和戏谑之外,我们是否还能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以实证的考古和历史为基础的展示和利用,是否也是这种可能性当中的一种。这样的做法现在不火,是不是代表着这种做法注定要死亡。我希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全要交由既成的市场去导向,尤其是与文化有关的事业和产业,不要把所谓的大众需求想象得过分理智和绝对正确。市场是有所谓的均衡陷阱的,如果没有人愿意站在均衡的思维以外多走一步,市场也是有可能停滞不前的。”
一个好的体验产品,硬件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Z
主题公园从业者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首先,在体验经济时代,文化产品不应仅仅具有展示功能,而应让消费者通过眼耳鼻口舌身等多种方式沉浸式地体验其中。所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仅仅是展示出来,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形式可以接受但并不高明。其次,在各级政府的文化发展文件中,均提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这个议题,就是要使传统的东西通过现代化的手段重新焕发活力。当然,如果要实现这些,从实践层面就要求,第一,在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形式、故事线等多个方面做好产品研发。第二,要想将好的创意研发落地,最重要的是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可以说,如果我们在项目前期做好产品研发,并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做好一个历史类的主题公园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是,在象牙塔外面,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涉及到目标市场的定位、投资策略的确定、商业模式和产品组合的设计以及日后的运营管理策略等等。在具体的产业实践中,商业的逻辑就是最大程度地赚取利益。首先,投资主体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能力问题。主题公园这门生意前期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漫长,风险高。如果在商业模式上没有其他的盈利渠道做平衡,对任何一个投资主体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主题公园的投资额并不高,普遍大约在20亿左右。而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总投资达到340亿人民币,仅创极速光轮一个设备的造价就高达约10亿人民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创意可以节约成本,但是一个好的体验产品,硬件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其次,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规划公司、设计公司、调研公司、产品公司,骗钱的多,靠谱的少;往往骗钱的收费低,效果差,靠谱的收费高,又会大大增加投资成本。有些政府只看效果图炫不炫、预计游客量多不多,被一番忽悠后,项目仓促上马。上马后为了应付上位督查,不顾产业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然后突然发现之前很炫的效果根本无法落地,或者需要巨大的投资才能实现,这个时候只能往能落地的方向改,时间紧任务重,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往low里做。”
“我觉得不用刻意去强调历史类的主题公园必须要有引导、传播史实的角色。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产品做得好,游客沉浸其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产品设计上还是首先得考虑怎么做出体验感更好的产品。国外的案例上,比如法国的狂人国,它就是一个以某些欧洲历史为主题,以演出为表现形式的主题乐园,做得非常好。还有比利时的Bokrijk,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主要是让游客体验古比利时人的一些民俗技艺等。”
现在的历史/考古公园多以静态展示为主,确实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内容理解较为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可以将历史/考古公园打造成娱乐性公园的理由
王冬冬
金泽大学文化遗产学博士
“吸收古典文化元素作为历史类主题乐园的做法已有先例,如杭州宋城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西安大唐芙蓉园、珠海圆明新园,日本的伊势安土桃山文化村等。但是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公庙古建筑群和周公庙遗址为依托,打造‘中国·周原’如此夸张的历史类主题公园,做法实在令人惊诧。然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历史/考古公园普遍面临如何突破现有展示利用方式的困境。
“现在的历史/考古公园多以静态展示为主,确实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内容理解较为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可以将历史/考古公园打造成娱乐性公园的理由。日本遗址公园在早期阶段也有建造小型游乐设施及动物园、采用大规模复建等做法,如小田原城、吉野里公园等,但并未因为这些手段的使用而掩盖历史和文化学习的主旨,且这种模式也未广泛铺开。大量的历史/考古公园还是秉承了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在有限的硬件基础上,不断在讲解说明的细致化、体验活动的丰富性和公共服务的品质等软件上下足功夫。
“‘中国·周原’如此哗众取宠的方式不仅与岐山周文化的发祥地、周公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内涵严重不符,并对凤凰山一带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景观产生恶劣影响,甚至还将错误引导一般公众对于周文化的认识。”
我对周原也抱有深厚的感情,我的很多老师、同学曾在那里洒下过考古的汗水。我希望周原的厚重与灿烂能广为人知,我也希望周原能襄助当地的文化自豪与经济起飞,但我更希望,周原能真正成为一块享誉全国、全世界的金字招牌,守得住、传得下、拿得出、叫得开,“周原膴膴,堇荼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