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恶意填报他人志愿涉嫌犯罪

刘 勋

2018年07月10日08:51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恶意填报他人志愿涉嫌犯罪

  要增强考生的守法意识、信息安全意识,需要学校汲取该类典型案例的教训,认真引导广大考生理性处理心理问题和矛盾纠纷

  河南省平舆县警方7月8日发布消息称,该县一名19岁高考生因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在高考结束后,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致使对方高考信息被锁死,无法填报志愿。目前,这名考生已被警方刑事拘留(7月9日《华商报》)。

  高考志愿的填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因为这件事直接关系着考生的前途命运,考生被恶意填报志愿而导致无法自主填报,那么就很有可能失去上理想学校的机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结果。

  现在正是全国各地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段,让所有考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就是维护高考录取秩序的应有之义。河南省平舆县的这起恶意填报高考志愿的案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当然,河南的这起案件并非孤例,几天前,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播州分局发布消息,6月27日该市两名考生高考志愿遭他人恶意填报一事已查明,犯罪嫌疑人系受害人室友,目前犯罪嫌疑人已投案自首。

  认真分析这两起案件则不难发现,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同学,犯罪嫌疑人的动机都是因为报复性心理,同学之间的嫉妒心理或者矛盾纠纷无法纾解,高考之后就容易演变成毁人前途的恶意报复。尽管高中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但是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与矛盾纠纷也要引起学校的重视,有关方面应该挤出时间、开辟课堂、建立渠道,让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被疏导,让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有能够申诉的渠道,学校方面也要建立纠纷解决的机制,不能因为教学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而忽视学生们的诉求甚至掩盖矛盾。

  高考志愿被恶意填报事件也是一堂个人信息安全课。这两起案件的作案人都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被害人的高考信息,而被害人均缺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有些考生甚至直接将准考证等证件放在寝室的显眼位置,被害人的这种随意性就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机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许可获取他人信息、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都属于非法行为。按照刑法规定,上网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这也是作案考生被依法刑拘的原因。

  对于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的案例,要引起各地中学的高度重视,及时宣传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刻教训。高考考生基本上都年满十六周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考生如果罪名成立被判处刑罚,那就会影响未来的命运,以后考公务员、参军等职业选择都要受到限制,要让广大考生正确认识恶意填报他人志愿的严重后果,莫心存侥幸地认为现代的刑事侦查技术找不到作案人,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恶意填报高考志愿是不轻不重的恶作剧,结果也只能是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防止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的事件再次发生,不仅要增强考生的守法意识、信息安全意识,而且需要学校汲取该类典型案例的教训,认真引导广大考生理性处理心理问题和矛盾纠纷,不要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除此之外,广大考生还需要更加安全的高考志愿网络填报系统。对于志愿填报异常的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通知考生和老师,增加指纹或面部识别等生物性验证程序,千方百计防止恶意填报行为。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