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井冈山脱贫一周年:“实效”比“时效”更亮眼

范嘉欣

2018年02月24日09: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初春的井冈山,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共享农庄的果树被认领一空,有的村落民宿床位一铺难求,“全域旅游+扶贫”的效果正在显现。以神山村为例,一半以上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2万人次。井冈山脱贫一周年后,稳定脱贫的实效让人眼前一亮。

群众口袋殷实,干部作风扎实,致富路才走得踏实。当初,一些企业家收到返乡创业邀请时,第一反应是拿出几万块钱发给当地的贫困群众。可是,井冈山的干部要的是有资金技术实力、有成熟销售渠道的能人回乡做实业,带头奔小康。干部身上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打动了不少企业家回乡创业,给困难群众指脱贫路,吃定心丸。

扶贫更需扶志。有的贫困群众脱贫后,主动写申请书,拒绝享受相关补贴。有的贫困群众以前是混一天算一天,如今每天一大早就扛着锄头上山。“党和政府是来扶持我们的,我们要自力更生去脱贫”,俨然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心声。可以说,井冈山能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就是以实制胜的结果。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得有先求实效、再争时效的精神,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拖延症”和“浮躁病”,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使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然而,一些人一心想赶“早班车”,只争时效、不顾实效,结果等来的是问责的“板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各地扶贫干部提了个醒,那就是“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把“求实效”摆在“争时效”的前面,踏踏实实地做好精确识别、精准施策的工作,才能顺利地啃下贫困代际传递这块“硬骨头”。

脱贫攻坚如何求实效?井冈山的经验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围绕“党建为先、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总体要求,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首先,考核干部要实。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科学用好干部考核的“指挥棒”,提高脱贫攻坚的考核权重,把力量全部引导到扶真贫、真扶贫上来。其次,政策举措要实。贫困之所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因为“硬”有顽症,且表现各有不同,决不能幻想着“轻轻松松一个冲锋”就能解决问题,而要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拿出不同的政策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同时,巩固脱贫成果要实。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坚决查处“典型材料大变化、实际工作一般化、群众生活无变化”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脱贫成果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努力让富裕和幸福“留得住”。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脱贫攻坚中追求实效与时效的完美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定水到渠成。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