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人情往来切莫重利忘“情”

于治国

2018年02月09日15: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面对即将来临的年关,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添堵,喜的是家人团聚,堵的是越来越多的随礼。虽然社会在发展,收入在增加,但过多过滥甚至变味的人情往来,既与勤俭节约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又给家庭、个人带来不小的负担。破解两难困局,需要在民风民俗上动大手术,尤其要把握住人情往来的度,既要让乡里乡亲的情感在人情往来中进一步深化,又要充分考虑家庭、个人的承受能力。

有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效仿: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30多年来,红白喜事随份子一直只有5毛钱。南太合村的做法堪称典范。主家多花点本来无可厚非,随份子的钱真正做到了微乎其微。如此以来,无论是心理负担还是经济负担,都很轻松。

移风易俗既是民心所愿,更是有关部门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并加大整治力度,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根除这种增加人民负担、啃食人民获得感的陋习,还需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一番功夫。

既不用增加太多负担,又要体现足够的温情和诚意,让过年真正变得轻松愉快,需要打好组合拳,要在引导与疏导、整治与监管上下功夫,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同时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淡化趋利倾向,还人情往来应有的本色。

正本清源,人情往来之所以让人心烦,就是因为忘记了人情本身。你来我往的背后,是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浓厚、友谊更加深厚、亲情更加温馨,而不应该是种种利益的算计。让人情往来回归常态、恢复本色,是事关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从找寻初心开始,追寻我们最需要的过年原味,去除过多的物质羁绊,保留最为珍贵的情感交流。“妈妈的味道”、亲情的陪伴、友情的滋养等等诸如此类的心灵慰藉,才是我们过年回家的源动力,其他的一切都是载体、形式,切不可舍本逐末。

因此,不妨在物质利益之外多寻找些更好的表达方式,如平时多走动、多交流,互相拜访时带上亲手写的对联、字画,自制的土特产等,岂不更显得礼轻情义重?

(责编:王倩、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