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澜湄合作系列解读评论之四:

澜湄合作机制:基础得以夯实,前景更加广阔

罗英杰

2018年01月10日21:5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晤拉开帷幕。在“我们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之河”这一新主题的指导下,澜湄流域六国紧紧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持续开发和互惠务实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努力将澜湄合作机制推向新的高度。

自2016年3月首次领导人会议举办至今,短短两年时间里,澜湄合作在“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架构下,形成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长会议、高官会及其他领域工作组在内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之一。在“高效务实、项目为本、民生为先”的澜湄模式推动下,澜湄合作不仅成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金字招牌”,还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六国发展战略实现了更紧密对接。

目前,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快速增长,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首次领导人会议上确定的45个早期收获项目全部按计划推进,在水资源利用、减贫、农业等领域已取得实质进展。50亿美元产能合作专项贷款超额完成,将极大加强澜湄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中国发起并设立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已全面启动,将为首批132个合作项目提供支持。“澜湄合作热线信息平台”也宣告建立,推动澜湄务实合作走向深入。

澜湄合作机制的建立与推进既是中国与澜湄其他五国历史的传承,也是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创新和发展,其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一方面是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冷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快速发展,一度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潮流。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逆全球化”现象不断涌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这时候更具有现实性和活力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澜湄合作机制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而诞生的,其生命力之旺盛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它符合澜湄六国的各方利益。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相邻国家,澜湄六国不仅山水相连,而且命运相连。放眼全球,生活在同一条河流流域的国家从来不能无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存在而独立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已经成为正常的逻辑,这也是2017年底王毅外长在澜湄合作外长会议上提出在巩固“3+5合作框架”基础上形成“3+5+X合作框架”,以提升澜湄合作广度,并得到了其他国家一致赞同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澜湄合作机制的奋斗目标。中国已在向澜湄各国贡献了“中国智慧”,也提出了“中国方案”,未来如何将澜湄合作机制打造成澜湄命运共同体,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还需要澜湄六国通力合作。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编:王仁宏、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