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95后毕业生“慢择业”别以偏概全

蒋萌

2017年12月12日16: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95后毕业生“慢择业”别以偏概全

背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记者在近一个月的校园招聘会走访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中国青年报发表张西流的观点:在笔者看来,“啃父母”也是出于无奈。“慢择业”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了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最近本地一家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全省大学毕业生招录4名工作人员谁料最终报考者仅9人,还达不到三比一的招录比例数,令招考单位非常尴尬。在理性分析大学毕业生弃考原因之后,他们也就释然了。假如是一名外地考生,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有幸成为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起薪不到2600元,这些收入要租房,要吃饭,要通勤和通信,要参加各类保险,还要奉养父母……试问,区区2600元,对得住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对得起父母含辛茹苦的投入吗?因此,他们认为这样的“业”宁可不就。对于“慢择业”现象,舆论一味地质疑和指责,是徒劳无益的,更不能视其为“读书无用论”的范本,而应给予“慢择业”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政府和社会要采取更多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为他们发挥一技之长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普惠政策,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缩小行业差距。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慢择业”现象才能控制在合理程度。

小蒋随想:这得从几方面看。一方面,有些单位开出的薪酬待遇确实较低,这可能是出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单位效益不景气,也可能源于某些老板故意压榨员工。破解之道,要在大环境上提振经济,企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在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引优秀人才是重要工作,企业要明白尊重人才离不开合理回报。面对劳动侵权,劳动保障部门不能作壁上观,该出手时必须出手,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正视就业现状,不妨选择先就业再择业,骑驴找马总好过裹足不前。须知,“啃父母”无法提高职场经验,反而有可能消磨意志,而在职场上的历练积累是提高竞争力与议价能力的核心,一些前辈通过数年打拼迈向职场新高度可供借鉴。职场新人可以有傲骨不宜有傲气,有时候得放低身段,这与保持自信与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不矛盾。还有,媒体要客观报道,不能以偏概全,切忌对受众产生误导。比如,金融、IT、人工智能等,既有传统高薪行业,又有未来发展新贵,这些行当的薪酬甚至还在走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还是香饽饽呢。对个人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作出理智抉择。最要不得的就是,患上选择困难症,窝在家里逃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