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忘不了的寺街

上官亦然

2017年11月08日13:4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南通街头,如果你要打听寺街,年轻人多半会这样回答你:“老房子?南通怎么会有这样的地方?”只有年长的人才知道答案。其实,这条见证南通历史的老街,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远,坐公交车只需3、4站地,但准确地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下却是颇费了番周折,连出租车司机都摇摇头开车走了。

寺街因其内有天宁寺而得名,它已走过千年,从唐宋到明清,经历繁华与尘嚣,如今隐秘在城中,默默吟唱。是拆是留,寺街人也存在着两种意见,年轻人想改善居住环境,赞成拆掉,老人却舍不得这熟悉的街景,习惯了祖祖辈辈留下的这条老街。说是“街”,其实也就相当于北京胡同,有位老哥说,南北的叫“街”,而横穿“街”的才称为“巷”。其实此街是明清开始的,也就是说距今之多也就千年历史。

虽不及北京的胡同,但在南通能有这样一条老街也是弥足珍贵。街的尽头就是现代的繁华,在这里逛,恍如隔世,很多人都说“千万不要拆呀,这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寺街又深又长,在历史的车轮前,它不再年轻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不舍得离开,他们在街上蹒跚着散步,或坐在街角抽着旱烟,或踩着老式缝纫机缝缝补补,延续着朴实的生活。而年轻一代都从寺街走了出去,不再回来……

折折回回的粉墙黛瓦,斑驳墙头的枯草枝芽,这一切对于我并不新鲜,但我执意要穿来逛去,似乎是想寻觅一个城市的古老印记。看惯了浮世的奢靡,更喜欢这没有喧闹,没有浮华的韵味。

愈发感觉自己是个容易怀旧的人,行走在老街中,一听说有可能被拆掉,难免有些不爽。寺街是历史,是文化,是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没有亭台楼阁,只有一袭粉墙黛瓦的朴实。

即将告别南通,想不到临行前能留下对南通的这般印记,如果谁来南通,也该来寺街走走吧。

(责编:黄策舆、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