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王怀龙的笑声——记农村“三变”福祉

郭府祥

2017年11月08日13:0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漫步翠竹掩映的水泥便道,再穿过椭圆形的一道门,就进入王怀龙一百多平方米的庭院。硬化了的院子前面预留米余的绿化带,带中各有一株杨梅、红豆杉、香樟、杏树及梨树。树间的月季似乎不甘落后,枝头上的花也开得热热闹闹。居中的香樟高四米余,伞状般遮盖了地面四平方还多。身置其下,凉风拂面,爽感倍增。抬头一看,主人两层半还带厢房的新居装修得金碧辉煌。顺着华丽的楼梯爬到二楼,又通过其房间便步入厢房楼顶,入目一间古色古香的观景亭。

王怀龙乐呵呵地说:“我这‘窝’是去年才建的呢!”

十多年前,我到王怀龙所在的村子采访,顺便为其拍了张“全家福”。当时,两个孩子均在上中学,刨土为食的夫妇俩劳作之余挣的钱,全作为孩子的教育投资,生活条件很是艰苦。

家庭的贫困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而今,从贵州大学毕业的儿子在省城有了自己心仪的事业,女儿也有一片发展的天地。随着农村职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及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王大哥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恰逢“三变”改革,王大哥从农民变成了股民,那诱人的股金源源不断流进了他的腰包。于是,危房改造便提上了家庭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设计新颖的新房拔地而起,那金碧辉煌的别墅彰显农家日子的甜蜜。

每逢布依族的节日,居住在月亮河畔的王怀龙总是热情地邀请异族朋友到家作客,客人们尽情地喝着王大哥亲手酿造的刺藜酒,品尝着亲手烹饪的狗灌肠,听着他脆脆的笑声,惬意地分享改革给农村带来的红利。

(责编:黄策舆、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