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四个方面读懂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美好生活”

李永胜

2017年11月01日15: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个高频词,先后在全文中出现过14次,足以见其重要性、现实性与紧迫性,它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党的使命、宗旨、目标与愿景,既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又融入百姓生活,关涉大众的冷暖苦乐,它承接地气、灌注生气、富有底气、带着热气,承载着饱满的情感与丰富的价值内涵,表现出强烈的说服力、凝聚力、感染力与亲和力,构成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直抵人们内心,温暖你我,感动世界。十九大报告用“人民美好生活”这样一个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直白话语传播党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新远景、新蓝图等宏大主题,一下子拉近了党和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它可实现信息的全真传播,更好地为受众理解和接受,从而使传播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人民美好生活:传递中国声音。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辛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多次谈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就明确昭示,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还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就给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传递一个重要信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学习、研究并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研究并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特点,深刻领会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从“人民美好生活”的视野出发,传递出的响亮悦耳并切实管用的中国好声音。

人民美好生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伟大事业,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事业。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报告还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就告诫我们,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为人民谋幸福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愿望,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诉求,构成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与价值共识。因此,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就获得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最大的社会共识,极易产生情感认同与价值共振,并熔铸出鲜活有力的中国精神,使各民族结成更加紧密的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凝聚起无比磅礴的中国力量,画出更大的同心圆。

人民美好生活:讲述中国故事。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因此,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以此绘制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与蓝图,实际上就是在“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此,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要,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与手段。此外,报告还描绘了体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景与蓝图,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报告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线,向听众讲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有血有肉、生动鲜活而令人振奋与鼓舞。

人民美好生活:彰显中国自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守护和使命的担当,也彰显出坚定的中国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自信?源于真理,源于价值,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尤其是以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进步和时代潮流的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于客观真理之上,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人民主体的价值观,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共享为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体现和反映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具有价值正当性和道义的崇高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它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升为第二位,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至8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从1.8%上升为1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位居世界第一。近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局面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大国,并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彰显出满满的中国自信。这一切,最根本的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结果。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人民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群众观点,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价值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价值力量、物质力量。所以,在新时代,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能充分彰显中国自信,激荡中国力量,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倩、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