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干部考核就怕不科学

胡建兵

2017年09月27日09:00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干部考核就怕不科学

  只要考核指标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可以让更多的公务人员根据考核办法认真做事,不再投机取巧

  长达90多页的考核指标体系,51个一级指标、113个二级指标,加分扣分标准纷繁……在基层,有些考核量化指标清单多、标准过细,甚至详细得让不少干部感到困惑。考核本应遵循科学的方法,防止“材料旅行”,否则形式会拖累落实(9月26日人民网)。

  这几年,各地对公务员的考核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北京、浙江等地先后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过去被视作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将面临越来越细化的考核制度。身在体制内,但是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一些公务人员自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人认为,考核过于细化,会使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应付考核指标上,而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了。实际上,只要考核指标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可以让更多的公务人员根据考核办法认真做事,不再投机取巧。

  对公务员的考核,之前不是没有考核办法。早在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就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通过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此后,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又多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平时考核的原则、内容和指标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单位真正把这一办法落到实处。

  没有细化的考核办法,给一些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像浙江实行的“日志式”管理办法,由公务员自己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并自我评价,然后由主管领导作出评鉴。有句话叫作“做得好不如吹得好”,有些人工作不怎么样但能吹,再加上文笔好,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方的说成圆的。有些人的日志写得十分感人,不仅吸引了领导的注意,得到好的评价,而且还得到提拔重用。试想,作为分管领导,手下有几十、几百号人,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工作了如指掌,只能看日志加上平时的印象打分,显然能吹的比老实巴交的人要占便宜。因此,这种粗线条的考核办法十分不科学,反而打击了一些干实事的人的积极性。

  对于公务人员的考核,只要考核科学,就应该越细越好。关键是这个考核办法如何制定、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量等也都不一样,这个量化指标如何来确定?所以,要想加强公务员的平时考核,首先要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位,落实阶段性目标。考核时应依照任务完成情况、工作难度等参数来考核,使考核标准更具操作性、考核过程更加规范、考核结果运用更加科学。其次要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做些调查研究,才能把精准考核指标用到关键处。同时,也要建立考核工作的监督机制,让考核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减少人情因素,让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