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性侵犯罪“从业回避”仍待完善

蒋萌

2017年08月30日15: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性侵犯罪“从业回避”仍待完善

背景:近日,上海市闵行区实施《关于限制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办法》,规定近5年中实施过强奸,猥亵儿童,组织卖淫,强迫卖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等行为的违法犯罪人员,将被禁止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职业,限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游乐等行业。

中国青年报发表杨鑫宇观点:2016年,社会组织“女童保护”曾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我国70%以上针对儿童的性侵害都是“熟人作案”,易于接触儿童职业的从业者作案占比很高。闵行区出台的新规定,断绝了许多有性侵害倾向的前科人员的犯罪途径。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伤害了性侵罪犯的隐私,构成了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歧视。说实话,这样的规定在中国来得已经太晚。1994年,美国女童梅根遭到有性侵害前科的男子杰西?提门德夸斯性侵并被杀害,受害者父母根本不知道这位有前科的“恶魔”搬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这起事件在美国催生了“梅根法案”,法案规定所有性侵案犯的信息都将被公开,以保护潜在受害者不受伤害。闵行区的新规只是对有性侵前科者的就业领域作出了限制,这就好比有恶性传染病的人不适合从事食品卫生行业一样,远远谈不上什么“歧视”。闵行区这次开了一个好头,但是仅有开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性侵案犯离开了闵行,还是可能混进教师队伍,继续侵害其他地方的未成年人。因此,我们有理由呼吁其他地方也尽快在这一方面展开探索,争取早日建成全国一盘棋的性侵案犯从业限制制度,以真正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

小蒋随想:犯过罪的人接受完刑事处罚,在法律上确实属于自由身,但不等于社会对其的戒备心理会随之完全消散,某些人是否真正洗心革面更有待观察。必须指出,负面的社会评价是违法犯罪(尤其是涉及强奸、猥亵等对他人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的犯罪)必须承担的涟漪恶果。有人质疑犯过罪的人要接受“从业回避”涉嫌歧视,可能令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找不到工作再次回到犯罪的道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谁能说公众获得知情权、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从业回避”未必是歧视,而是避免有关人员重回原来犯过罪的领域重蹈覆辙、再度害人害己。基于此,上海闵行区此举具有正当性。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需要另辟蹊径,需要管理部门积极协调,督促并勉励有关人员实现合理就业。刑满释放人员要用自身行动证明重新做人,挽回社会的正面评价,这需要时间与过程。上海闵行区的新政“区域特征”明显,能否引导有关人员合理就业还需观察。人们呼唤更高层次的法律、更大范围的规定审时度势地制定并完善。

自闭症人群不能单靠“阵风式”关注

背景:近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小朋友画廊”刷屏,你花一元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画作,就相当于向某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有人质疑此事涉嫌“投资商欺骗”,相关方面回应称活动是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投资商”。

新京报发表观点:平台方面的回应,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的疑虑。但是,也要避免一种浪漫化的想法——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是艺术天才,他们可以以此谋生。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自闭症是伴随一生且无法逆转的可怕疾病,绝大多数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能习得,大多需要家长终生陪伴。他们的手部精细能力一般极差,简单涂色都无法完成,如果没有他人帮助,画出优美画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画出精美画作的自闭症孩子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没有这样的艺术天赋,更不可能奢望靠此挣钱。自闭症儿童,无论对医院还是对康复机构来说,现在主要还是一门生意。由于缺少政府资助的公益机构可以给自闭症儿童治疗,承担不起昂贵治疗费用的家庭只好放弃。自闭症孩子,很多学校都不接受,其他家长也反对,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当家长离开人世时,他们该怎么办?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带给他们希望,给画不了画的自闭症孩子一个未来。

小蒋随想:网络上的关注来得快、去得也快。例如,“冰桶挑战”早被玩腻了,渐冻人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小朋友画廊”能有多久的热度,我国上千万自闭症人群真能从这一活动中受益吗?不得不说,煽情式的捐助或娱乐式的慈善,容易让人们产生疲劳。再加上,个别捐助事例中出现了令捐款者失望的问题,人们奉献爱心的积极性有可能收敛。有人说,能够获得一时的关注总比一直处于被无视的角落要好。这样的“实话”何尝不蕴含无奈?公益慈善也好,社会福利也罢,固然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但各类特殊人群更需要制度性的呵护。各类吸引眼球的民间公益活动,在调动民间慈善热情的时候,更应引起政府部门与公立慈善机构的关注,让制度性的阳光惠及特殊人群,是社会的共同愿望。制度性的助力离不开投入,资金有限会带来束缚。但这不意味着管理部门不能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助力的幅度。万事都需要开头,这也是民间公益活动的意义之一。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