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民间救援成绩斐然,政府该做点啥?

蒋萌

2017年07月28日16: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民间救援成绩斐然,政府该做点啥?

背景:最近,一名17岁的女孩在郑州北黄河滩不慎落水,郑州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带领四名队员现场打捞。这是这支民间义务救援队成立12年来的第447次打捞,遇到的第330名溺水身亡者。12年来,队员一直自掏腰包买设备,靠捐款维持日常开支。

新京报发表二号少女的观点:无论是下水救人,还是下水捞尸体,这都属于城市应急的一部分。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政府需要施以援手;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同样如此。也正因此,对城市救援、打捞尸体,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民间救援组织,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补贴。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1.非政府组织若展开城市救援服务,会得到政府的免税优惠,减免部分财产税、销售税和所得税等,这也是一种间接资助。2.城市政府会直接拨款资助这些民间救援组织,保证其有基本资金展开活动。3.通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方式,购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而且,这些志愿者参加培训和救援工作时,其所就职的单位需无条件支持,不得克扣薪水。市场无法解决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供给,这些供给缺口需要非政府组织来填补。让民间救援组织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保证救援专业、有效展开,政府的资金、补贴不能缺位。

小蒋随想:民间救援队在一些险情中确实发挥着不小作用。应当说,出现这样的公益志愿服务队伍,并且是在进行风险性救援,是社会文明进步、公民奉献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必须指出,公民志愿服务与救援是一回事,政府作为社会守夜人的职责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当社会志愿组织在为政府分担事务遇到困难的时候,政府有责任伸出援手,体现应有的担当。鼓励社会机构健康发展,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该放权的时候放权,在该扶持的时候扶持。对管理者而言,最要不得的是,在该通过政策鼓励时设卡,在该伸出援手时袖手旁观。面对郑州这支水上义务救援队12年来已进行447次打捞,这样的出动频次与救援成绩不仅值得人们尊敬,当地管理者是不是也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助人者同样需要帮助,唯有互帮互助才能实现社会爱心与良好风尚的良性循环。

月薪三万嘚瑟穷,你咋不上天呢?

背景: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元,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广州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这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元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钱不够花的理由是,女儿暑期去一趟美国游学,2万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些加起来35000元。

广州日报发表章门仁的观点:看完这条新闻,请原谅我,我实在无法不以一个白眼表达我的态度。美国游学也好,补习也好,这钱都是自己花的,没有任何人强迫。你要高消费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何必公开哭穷呢?。我很怀疑这位妈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许审题的重点根本就不在“不够花”,而是“月入三万元”。让不少人看了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想想自己年入才几万元,羡慕嫉妒恨都出来了。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都是量入为出。月入三千元有三千元的花法,月入三万元有三万元的花法。不管多少钱,我总有花光的办法,这点自信还是有的。《我的前半生》刚放了大结局,离婚前一双鞋八万元的罗子君,离婚后打份零工不也照样能过下去?这种不够花,就是为了保持这个家庭在社会中处于一个体面的位置,不计成本和代价地投入,还美其名曰“这是一种投资”。最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给这位妈妈提个建议吧——想“对得起”孩子,就少报点这班那班,他也许只想你多花心思陪陪他。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小蒋随想:首先,网络文章的真实性有待考量。以前不是没有出现过瞎编捏造、故意挑起社会争议的网文。其次,即便网文的内容是真的,也给人矫情的感觉。文中明确说“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换言之,女高管的三万元月薪只是“小头”,仅花了“小头”,就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谁信啊?再者,用东北人的话说“你咋不上天呢?”据说,国外已开始研发太空游,有些名人花几十万美元提前预订“太空船票”。如果这事今后成真,还去美国游学干什么,干脆写《月薪三百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太空游》好了,那样岂不更扯淡?社会多元化,消费水平有高有低,本来很正常。怕就怕,有些人非要炫富,试图通过刺激比自己收入与消费低的人,来获得自我心理满足。扭曲的虚荣心还只是问题的一面,一味炫耀难免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对立情绪,甚至会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产生割裂。月薪三万元的人可劲花钱后哭穷,难道不是另一种嘚瑟?它难以引发社会同情,招致口水是自找。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