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英勇女司机捐十万元奖金“傻”吗?

蒋萌

2017年07月26日16:0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英勇女司机捐十万元奖金“傻”吗?

背景:7月18日,南昌市13路公交车起火,纵火男子丧生,其他30名乘客安然无恙,而驾驶员邓红英因提前疏散乘客,沉着应对,被所在公交集团奖励10万元,授予“功勋驾驶员”荣誉称号,还破格提拔为车队副队长。24日,邓红英表示:“10万元对我来说是一笔大数目,但是我不会要的,我准备把钱捐出去”。

钱江晚报发表于立生的观点:10万元当然不是她所挽回的公众生命、财产的对价。无非意在通过此举,在其他社会成员中起到一定正向激励作用,激励他人以邓红英为榜样,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奖金不要,预备捐出,令一些公众遗憾。尤其是在邓红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妨梳理一下近年的“重奖”案例。今年5月10日,福建仙游县高铁站,客运员翁建忠及时出手拽回自杀女子,获奖励6000元,舆论普遍反映太微薄;去年10月,因果断处置“10·11”上海市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东航重奖机长何超300万元;前年8月5日,深航奖励“成功处置7·26机上纵火事件”的9名机组成员250万元;而2012年,海航给“6·29反劫机事件”相关功勋人员开出近6000万元的重奖。这些功勋人员都没听说一个不要奖金,准备捐出的。当然,奖金如何处置,是邓红英的自由;但她不要奖金,准备捐出,不能不说,是对重金奖励的用意和社会功能,会错了意。还是希望,她能把这笔10万元奖金坦然收下。

小蒋随想:邓红英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天好不适应,只想平平淡淡上自己的班,真的希望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一个善良的、朴实的女子的想法。相对于出名得利,她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搅,依然想过原来的生活。或许,在那些绞尽脑汁想“网红”、挖空心思“捞钱”的人眼中,邓红英“很傻”,放着这么好的名利机会不要,还要过原来的“白开水”式生活。然而,正是这种“傻”,令邓红英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后一个下车是本分”的选择。平凡未必不会伟大,平凡的伟大者更值得尊重。另一方面,邓红英可能有比较传统的“英雄情结”,她或许觉得英雄应该无私,应做一些表率性的事情。尽管她并不宽裕,仍然想把10万元奖金捐出去。这样的想法不能以对和不对来评价。只能说,当今社会更尊重人们的私权利,不会苛求任何人“无私”,更不会将英雄架到“神坛”之上。这是观念进步的结果,是尊重人性的体现。我们希望好人有好报,愿好人一生平安。

陷入庸俗鄙视链,无人是“赢家”

背景:鄙视链频频映入人们眼帘。除了相亲鄙视链,看哪国电影与电视剧同样存在“品位差异”,甚至知乎与快手用户也互掐互鄙。

广州日报发表张涨的观点:鄙视链背后的社会差异和身份意识,永远不可能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鄙视链存在即合理。鄙视链对社会的负面效应在于,它把每一个人都放置在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上,你能鄙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鄙视了,清晰地划定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在这样激烈的比拼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矛盾的:既享受在某些方面鄙视他人的快感,又得承受在别的方面被他人鄙视的屈辱。需要靠贬损别人才能获得自信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鄙视一旦被认可为主流观念,将会给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内耗,给不同群体之间带来难以弥合的分歧和矛盾。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并非没有应对鄙视链的“特效药”:在西方文化中,“Don't judge”(不可评判)的观念深入人心,意即不要贸然评价、判断他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东方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也强调了承认差异、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许我们无法消除鄙视链存在的土壤。但我们可以不去强化它,更可以选择无视它。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比鄙视来鄙视去有意义得多。

小蒋随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会根据不同的现实、不同的机遇、不同的喜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不同的人生。必须指出,“不同”构成了世间的千姿百态,承认并尊重“不同”,是对大千世界的正确理解。鄙视链的出现,其实是对世间种种“不同”的狭隘认知,是一些人陷入攀比、非议他人的“不同”的不良表现。一旦陷入鄙视链,谁也不会获得安全感,因为在你微词别人的“不同”之时,也要面对别人对你的“不同”的评判,谁也无法宣称自己站在“不同之巅”、处于“不败之地”。对有智慧的人而言,守护自己的内心,尊重他人的“不同”,会少很多庸人自扰。当然,“不同”也是有边界的。基本尺度应该是,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触及法律红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