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您拨打的用户是老赖”,还敢赖不?

张  涨

2017年07月24日07:55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您拨打的用户是老赖”,还敢赖不?

  近日,湖北黄石、河南登封等多个地方法院出台新措施惩治“老赖”,通过为失信被执行人定制手机彩铃服务,促其尽快履约。在“老赖”被开通这一“专属彩铃”之后,任何人拨打其电话,都可听到一段语音:“您拨打的机主已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请谨慎交往,并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老赖”一直是司法执行中的老大难问题。有的人明明有能力还款却死活赖账,要么狡猾地隐匿转移财产,要么脚底抹油一跑了之,以至于欠债还钱的判决生效以后,难以执行到位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这一“老赖彩铃”的效果如何?从实践中看,效果相当突出。有消失多年的“老赖”主动联系法院要还款,以取消彩铃;有的则担心亲戚、朋友、同事知道自己的“老赖”身份,立刻履行还款。在湖北、河南等地,很多失信者从千方百计赖账,到一夜之间主动联系法院还钱,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彰显了“老赖彩铃”的巨大威力。

  效果确实好,但有没有侵权、违法之嫌呢?社会上也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早在2013年,最高法就出台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方式予以公布。因此,既然规定允许将失信被执行人的个人信息向全社会公布,当然也包括同失信被执行人有通讯联系、亲密往来的特定人群。“老赖彩铃”除了于法有据,还起到一定的社会公益作用。“老赖彩铃”相当于向其联系人提了个醒,与“老赖”打交道要留个心眼,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不过,社会上对“老赖彩铃”的巨大威力有所担忧,也提醒司法机关要合法合理、谨慎使用这一撒手锏。一旦滥用、误用,可能给他人带来很难扭转的名誉损害。实际上,“老赖彩铃”并不是凡欠债就要开通的,而主要是针对一些恶意欠款的行为。比如河南登封法院就明确,主要针对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几种情形。可见,与确实是无力还款的普通失信者相比,这些情形都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和阻碍执行的行为,用“老赖彩铃”放大招、出奇招并不为过。一言以蔽之,该用“老赖彩铃”让其赖名远扬的,一个都不放过;但若是确属无能力还款等情况,司法机关的处理还是应以人性化为主。

  惩治失信者,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必由之路。“老赖彩铃”的出现,无疑是失信者头上的又一紧箍咒。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多部门联动打击失信者。“老赖彩铃”,正是司法机关与通讯运营商联手出击的结果。目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已在逐步完善之中,通过与铁路、民航、酒店、旅行社等机构合作,让“老赖”买不了机票车票、住不了星级宾馆,更无法潇洒旅游度假,大大提升了失信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打击失信者还要精准出击,要找准不同人群的痛点。像以往在司法机关网站上一次性大量公布老赖姓名等做法,看着固然解气,但实际效果可能未必好。

  在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中,“老赖彩铃”可谓是一大创新。小小的彩铃,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后,惩治“老赖”的手段还会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强。随着失信违法成本不断提升,失信者终将寸步难行,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别躲了,乖乖还钱吧!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