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依赖、信任工会,工会组织更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帮助职工解决各种现实困难和需求,为职工未来的工作生活引路、蹚路,讲好工会故事——在扶贫路上能出彩,在其他领域同样能大有作为。
据本报7月11日报道,近日,一本记录陕西省山阳县总工会扶贫故事的工作日记——《驻村扶贫》,引发全县扶贫干部和诸多圈外人士的共鸣。这本日记有具体的故事、人物、画面,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山阳县总工会帮扶当地农民养蜂脱贫的故事。目前,包括商洛市全部7个县在内,陕南三市已有23个县在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驻村扶贫》之所以“火”,是因为这本扶贫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和思路。驻村工会干部用实干、巧干和苦干,诠释了精准扶贫的要义,改变了扶贫村的面貌。他们的行动和事迹,体现了工会组织“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彰显了工会干部“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精神内涵。《驻村扶贫》中的一个个影像,传递着工会好声音,也展现了所有扶贫一线的“娘家人”的风采。
工会干部驻村帮扶困难职工,是贯彻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战略的具体体现。对于扶贫,传统做法是给资金、给项目,这些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没有多少优势。然而,山阳县工会的扶贫干部们,主动作为,将扶贫与工会的职能、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技能培训,让困难职工掌握长久脱贫的“金钥匙”;通过就业创业帮扶,帮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搭建脱贫致富平台;通过理念引导,让贫困户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走自我脱困之路;通过建档立卡,用足政策,让工会精准帮扶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扶贫之路上得到拓展、升华……同样的任务、同样的工作,因为有了与困难职工、贫困户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而注入了不一样的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个县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扶贫路,能够引起诸多关注和共鸣,受到肯定和赞许,充分说明:工作的内容可以有区别,但干工作的方式和热情却没有区别。只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干什么、成什么”的信念,把工作与百姓所想所求结合起来,没有优势可以创造优势,没有资源可以“挖渠引水”,小角色也能做出大成绩,小项目也能产生大效益。
工会干部在扶贫路上付出的努力、展现的风采、结出的硕果,提示我们:干任何工作都会存在困难,都有这样那样的“拦路虎”,关键是怎样对待。揆诸当下各地的扶贫现实,虽然总体成效明显,但也不时被爆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做法,比如有的地方根本不管所谓“精准”的要求,只是把扶贫款项、物资等平均分配;有的扶贫干部截留、侵吞扶贫款、补偿款;有的扶贫干部把好政策、好项目都留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这与山阳县总工会的扶贫探索和实践、努力和付出,形成了鲜明对比。
身体力行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吃苦在前,不畏困难,授人以渔,山阳县总工会在扶贫工作中展现出的作风和理念,值得所有工会干部学习和借鉴,并且应该贯彻到更多的工会工作中去。比如,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经营困难,部分职工的权益受到了影响,正是需要工会组织有所作为的时候。
职工依赖、信任工会,工会组织更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帮助职工解决各种现实困难和需求,为职工未来的工作生活引路、蹚路,讲好工会故事——在扶贫路上能出彩,在其他领域同样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