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高考作文的魅力就在于和时代同行

王庆峰

2017年06月08日08:1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高考作文的魅力就在于和时代同行

  高考首日,作文题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3份全国卷、6份地方卷,普遍延续了与现实关联的特点。

  如全国卷III题目是重看高考40年,江苏卷则讨论车辆与时代变迁,山东卷是共享书店。其中,最受关注、也最接地气的作文题目当属全国卷I,即《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命题者列举了在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几大“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12个关键词,既有“一带一路”这样的世纪工程,也有“移动支付”这样的新生事物,既有美食、京剧这样的文化标识,还有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大众关心的话题。无论聚焦于政治、文化、历史,还是谈乡村和广场舞,对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们来说,这些关键词恐怕都不陌生。它们或取材于关系国家大事的政治活动,或关注到大众生活的日常感知,或敏锐抛出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无怪乎有人说,“高考作文题也是时代的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的魅力正在于它观照现实,和时代同行。

  和时代同行,高考作文首先承载了无数个体的记忆。比起讨论数学压轴大题的解法,人们更倾向于第一时间得知作文题目,这是因为除了话题度高之外,人们更容易在作文中找到记忆和共鸣。比如1977年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85年是“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2001年“谈诚信”,2010年“浅阅读行动”,对于那些亲历过高考的人们来讲,这不仅是唤起回忆的最佳切入口,而且还不断引导着人们重新认识高考。

  和时代同行,高考作文还记录着时代的变化。手机刚流行开来,就有作文谈“捡手机之后”,从现实问题出发,旨在考察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力、理解力的同时,作文题还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如此,高考作文还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的山东作文题《见证》,就对此作了恰如其分的延展,“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从中,对时代的观照不言而喻。

  高考作文题到底应不应该观照现实?有人援引国外的考试题作比较,比如“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等,指出我们的高考作文还可以多些思辨性。其实不然,从作文和现实的关系来看,观照现实的文字往往更能考验学生的品质,有助于脱离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抒真情。而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文章由现实切入,并不会妨碍其思想深度,一些精彩作文既展现了学生良好的心性品质,又同时体现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深度,这正是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做到的。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作文题目不断适应时代变迁,先后经历了四大转型:命题作文、主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任务作文。但无论怎么变化,高考作文始终与现实关联,从现实出发,与现实呼应。因为这样的特点,高考作文不仅承载着个体的记忆,更记录着时代的变化,而这正是高考作文的魅力所在。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