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高考减压”不是玩命违法的理由

蒋萌

2017年06月05日15:1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高考减压”不是玩命违法的理由

背景:6月3日凌晨,重庆4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高速路上骑摩托车逆行狂奔,被执法人员发现并及时制止,才没有酿成大祸。4人已被移交公安机关,等候进一步处理。据了解,他们由于考前压力大,一起到江津买摩托车,然后骑车兜风减压。

华商报发表张西流的观点:在高速公路上逆行飙车,非常危险,不仅飙车者“不顾死活”,更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所幸的是,4名备战高考的学生的危险驾驶行为,被交警部门及时发现并制止。事实上,不仅一些考生自发的减压方式另类反常,即使一些学校采取的减压方式,也很多不靠谱。比如,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考前“喊楼”,有的组织学生“烧香拜佛”;更有甚者,组织学生集体“打吊瓶”。作为学校和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习惯、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临阵不乱的心理素质,光靠“临时抱佛脚”式减压,又有何用呢?高考减压,请用正确的打开方式。考试成绩是由学生的学习实力和综合素质决定的。学生除了平时要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小蒋随想:在高速公路上逆行飙车,是以危险方法危害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报道中没有提及涉事学生是否拥有摩托车驾照,如果没有,无证驾驶更会“罪加一等”。这件事的危险性与违法性无需赘言,减压没法成为“合理”解释。当事学生要接受怎样的处罚,会否影响参加高考,令人关注。这几个学生(可能已满18周岁)仍不懂得守法,不明白要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负责,恐怕是教育的悲哀。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者成为正直、有爱、守法的人,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进入社会。如果没有底线性的品格,考再高的分数有什么意义?无论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还是一些拥有高学历的人犯罪,皆印证了先做人后做事的重要。某些青年与少年比较叛逆,有做出格的事、刺激的事、捣蛋的事的冲动。对此,简单说教效果不好,能否将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合适的地方、以恰当的方式释放,是教育者应当深思的课题。

广场舞“抢地盘”,管理者该咋办?

背景:6月1日,一个关于广场舞和篮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在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随后警方介入。最新消息称,公园负责人为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开辟了一块新场地,只是,“新场地太小,不够两百多人跳”。

华商报发表毛建国的观点:发生“广场舞抢地盘”,是一件很尴尬的事。老年人,年轻人,都要“反求诸己”。但要讲最尴尬、最丢脸的,其实是城市。近年来,因为广场舞而发生的冲突很多。从根本上讲,源于城市公共供给的不足,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公共供给严重不足。老年人跳的是广场舞,跳的也是情怀,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运动方式,也是生活方式。老年人喜欢广场舞,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种其乐融融的城市画面,不正是岁月静好的表现吗?对此,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创造条件加以满足和推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量只有65.8个,而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在200个以上。这其中,适合中老年人健康休闲的场地,尤其稀缺。一些城市在满足年轻人的运动需求上做了一些努力,但在满足中老年人需求上,步子还是太小。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市针对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小蒋随想: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未曾规划全民健身场地,一些新城本来有机会实现人文规划,但受到寸土寸金、卖地财政的影响,留给公共休闲与健身的区域还是少得可怜。一方面是能够摆开阵势运动的场地稀缺,另一方面是集体健身成为老年人的时尚,是他们锻炼与交际的重要载体,由此老人占用非运动区域扰民、在稀缺的正规运动场“抢地盘”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指出,老人健身是一种正当权利,步入老龄社会的我们应当妥善处理好老人的诉求。管理者要明白,单纯限制老人跳舞的时间、放音乐时的音量,治标不治本。而且,多数退休金不高的老人不会去消费不低的健身会所,练肌肉、做瑜伽的健身会所也满足不了许多老人怕冷请、图热闹的锻炼所需。值得思考的是,许多城市纷纷开展旧城改造、清除私搭乱建。这一过程中,能够腾出一些空地,可否借此开辟更多公共健身场地?除了“增量”,“存量”的利用是否有效?一些仅供内部人使用的运动场,能否对外开放?这会给管理增加难度,但有难度不代表不可行。管理者需要多努力多协调,而不是面对问题与矛盾选择沉默与回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刘琨(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