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撒尿雕塑”与美学艺术有关吗?

蒋萌

2017年05月04日15: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撒尿雕塑”与美学艺术有关吗?

背景:近日,上海杨浦滨江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内,一座成年男子当众撒尿的雕塑作品引发争议。有人觉得有碍观瞻,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有学者表示,艺术欣赏还是要尊重人们普遍的审美习惯。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一件放置于公共空间里的雕塑,我们当然需要用艺术而非世俗的目光来看待,却不能单单以艺术作品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也就是说,城市公共雕塑不能过于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而忽略了观众对作品的接受程度。那些引起争议的“大尺度”公共雕塑,假如放在相对封闭的艺术区或者展览馆里,人们并不会觉得不妥,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许多引起争议的公共雕塑,大都因为没有考虑观众的审美趣味,反而成了充斥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垃圾。我们绝不相信,那些摆放“大尺度”公共雕塑的人或者单位,对于这个社会主流审美观会一无所知,很大程度上,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排除就是以出位的方式博眼球、吸引越多关注越好的商业目的或利益追求,谁见过有几人因为公共雕塑的“尺度大”而被追责呢?媒体曝光后,处理结果是“已经通知开发商,赶紧把这个东西收起来,换一件放上去。”看看,“视觉垃圾”就是这样产生的。也许,我们应该能从这里找到“大尺度”雕塑层出不穷的一个原因了吧?

小蒋随想: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则体现着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表现女性人体美的代表作。即便是这些西方经典的人体雕塑作品,在相对内敛含蓄的东方世界与普通的东方人眼中,也可能存在文化差异上的“不适”。随着思想不断开化,国人渐渐能够以艺术欣赏的眼光看待人体美。但是,艺术品的摆放仍要考虑“南橘北枳”的问题。若将大卫或维纳斯雕像的复制品放到中国的名胜古迹旁边,甚至是大爷大妈常逛的菜市场里,岂非格格不入?不得不说,任何文化与艺术都得有适合其存在的氛围。在“国际时尚中心”里摆艺术雕塑,在格调上是搭调的。然而,一座成年男子当众撒尿的雕塑,能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吗?虽然离经叛道的行为艺术也被称为艺术,但这仍有尺度与界限——不能影响他人,更不能“强奸”他人感官。如今一些大尺度雕塑并无美感,反倒是让人产生色情或作呕的感觉,此类“垃圾”理应被清除。对于总想靠低俗吸引眼球的商家,也该有相应的惩处。

“一杯冷饮暖人心”是心灵鸡汤吗?

背景:成都一位环卫工想喝杯冰饮,去饮料店说“要杯最便宜的”。最便宜也得6元钱,而且还是中杯,他犹豫了,但还决定要。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折扣,4元钱给了他一大杯。这条“冷饮暖心”的微博获得许多网友点赞。

人民日报发表晁仁的观点:网友们在赞什么呢?赞尊重。两元钱的数额是不多,但是这个“会员折扣”的掩饰却很动人。接受者一点儿也不损尊严,甚至毫无察觉。做点好事并不太难,难的是如此贴心和尊重人。我们见过不少“嗟,来食”式的慈善,又要合影,又要感谢信,有时还得“声泪俱下”,受助者得到一些帮助,却被迫成了演员甚至道具。这往往让慈善变了味。赞“为善不欲人知”的方式。《聊斋志异》开篇志目《考城隍》中有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故事是假的,价值倾向是真的,古人把有意为善、希求好处,叫做贾义市恩,认为把为善做成了生意,格调不高。店员姑娘把善举藏起来,直如未做,这种不着痕迹,恰恰符合了不市恩的古义。鲁迅的《一件小事》里,车夫撞倒了老人,本可以逃走,却甩下生意坚持救助老人,这行为要榨出作者“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杯小小冰饮,也是一件小事,却可以让我们观照行善的方式,真是耐人寻味。

小蒋随想:善并不都是以宏大叙事、大爱壮举的形式存在,它也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透过凡人小事、生活点滴不经意体现。而且,被宣传为“高大上”的善,可能让人感觉不真实,被捧至高处的当事人可能高处不胜寒,许多仰视者难免望而生畏,这未必能起到“扬善”的效果,反而是一种“捧杀”。另一方面,生活中看似不大的暖心事,则让人感觉到平凡之美。比如,在你费力拖拉重物时,有路人助你一臂之力;你到陌生的地方搞不清方向,有好心人耐心为你指路;甚至上公交车不巧没带钱,有陌生人随手替你支付……这些事对实施者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却能解受助者一时之困,令后者的心情变得美妙。更重要的是,这种美妙是具有感染性的,今天的受助者也可能是明天的助人者,这种善举的传递才是社会正能量最坚实的基础。本例中,“冷饮暖心”则是以更含蓄、更贴心的方式,让人感悟“小善中的大爱”。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人人都能践行并从中受益。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