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向市民“泼热水”的底气从何而来

黄程晓

2017年04月17日15:3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4月14日,一位李姓女士来到重庆市南岸区行政中心办理有关业务,一位蔡姓科长因为没有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两人发生争吵,竟然被蔡姓科长泼了一杯热水。虽然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出来,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泼一杯热水”的基本事实是可以确定的。(4月16日《重庆晨报》)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行政服务部门的科长就敢如此狂妄,是谁给他的底气?就蔡姓科长的辩解:李女士和她争吵时骂了他,所以才这么做。但是,要搞清楚问题的起因是什么?是因为李女士前来办理业务,蔡姓科长并没有一次性告知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而是先说需要身份证,后来李女士回家拿来了身份证,结果还是不行。按照有关规定,作为行政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应一次性告知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所需手续和相关全部必须材料。所以,蔡姓科长不遵守相关规定,有错在先。退一步讲,即使李女生因为一时怒起骂了一句,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向她泼水,而且还是热水,如果是开水,将李女士烫伤了怎么办?那就不只是服务态度的问题了!

一个科长居然如此对待市民!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这使我不禁想起了曾看过的一篇报道,某地级市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会议决定将该市24个市直部门的132位科长作为群众集中评议对象,评议结果为后3名者,将被免职。当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觉得将“科长”纳入群众直接评议对象,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

其实不然,稍稍了解一点政府部门机关运作情况或与其打过交道的人就知道,可别小看政府部门的那些“科长”们,他们可是直接与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打交道的人。他们的级别虽然不高,只有“科级”或者“股级”,但是,如果你想顺利办事就得把他们打点好,否则,你办的事情可能就要在那里“卡壳”,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平时,我们通常说,某某部门风气不好,难办事,为什么难?难就难在具体与这些“科长”们打交道上。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假如把他们得罪了,即使你的各种证件齐全,正常情况下几个小时就能办好的事情,也许得拖上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甚至拖上三年五载也不稀奇。如果给他们“意思意思”一下,那一切就好办了,即使你的条件不符合要求,也可以“变通”处理,也会让你顺利过关。

从近年来各地处理的一些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件来看,这些“科长”们往往成为其“主角”。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则说明他们缺乏依法行政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及其部门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坚持依法依规,但事实上,他们仍然延续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旧有思维方式,将各项法律法规抛于脑后,我行我素。二则说明在政府职能日益转变的今天,仍然有些部门及其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三则说明这些部门管理松弛,纪律制度形同虚设,部门领导干部不能做好表率,对干部的要求也不严格,“上梁不正下梁歪”,导致一些“科长”们敢“见缝插针”,对服务对象才敢吃、拿、卡、要。

不要小看这些“科长”们的不端行为,因为他们履行职责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部门、代表政府,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事关部门的形象、事关政府的形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扭转,势必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

好在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但愿能给社会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王倩、张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