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万军

2017年03月20日12:1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3月16日晚,江西南昌老福山立交桥上,一辆白色轿车在行驶中突然飞速撞向路中间的隔离栏,造成三车相撞,白色轿车起火。危难时刻,一辆路过车辆上的男子快速冲了过去,一边通过车窗往外拉人,一边大声呼喊路人帮忙。路过的人们并没有躲避,都跑过来灭火救人。由于救援及时,除白色轿车驾驶员当场死亡外,三辆车上被困的四人都成功获救。

在这群人当中,人们记住了率先冲入火海救人的两个人,一个曾经干过5年消防兵的帅哥许诺,一个是中年出租车司机应维雨,他们的壮举被当地媒体誉为“救火英雄”,成为《新闻联播》中“身边的感动”的真实故事。

儿时的教育让我们认识了很多英雄,“捡钱包、扶老人,救落水者”一直成为我内心强烈的渴望,而长大后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狗熊”,且当“扶不扶”都成为这个社会“道德洼地”里争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于“英雄”二字难免也有了一些多元的认知。

诚然,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呼唤英雄,他们作为正义和力量的化身,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主流,引领这个时代的人们走向积极和健康,也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们心中住着这么一个“英雄”,一旦国家和民族、社会和他人有难,他们会奋不顾身,甚至舍身取义。这类英雄,即使在美国好莱坞大片中也从来不缺,而在中国,一说到“英雄”,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在的,总有那么一些杂音,那么一些怪论,让人对“英雄”二字产生了些许违和感和隔膜感。

而许诺和应维雨他们,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作为今天“正能量”的典型人物,他们平日都是普通市民,没有太多的奢望,过着自己正常而平静的生活,而在关键时刻,他们却勇敢真实地诠释了“英雄”二字,不仅是他们,还有在场的很多群众,他们没有远远冷眼旁观,或是热衷“热点直播”,而是追随他们加入到救人之列,换着是我,也会如此!

江西的媒体人和有关方面对此反映敏感,在客观报道车祸事故的同时,对二人的壮举给予了充分报道和嘉奖,让“英雄”二人一夜之间享誉南昌,传遍全国,合情合理,尺度有当,当“行动诠释了忠诚”,忠诚理应受到褒奖。只有“英雄流血不流泪”,才会“甘洒热血写春秋”!

而就在今天,我在微信上也看到一篇四川学子的高考“满分作文”,其中一段写到: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

该学子愤而写到: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南昌“救火英雄”之举让我感到这个世界“不太冷”,开县“救人英雄”临终绝笔,让我又感到一丝透骨的寒意。在这转型的当代社会,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很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重构,人的多元性和功利性趋向较任何时期更加明显,只要合理合法,本无可非议,但我想,这世界无论怎么变,应该也必须是越变越好;这世界无论怎么变,正义不该缺位,道德不应沦陷,英雄依然在线,人性依然闪光!

如果不是因某些灾难为转移视线,为英雄而“制造英雄”,以显示吃瓜群众“情绪稳定”。那么,对于许诺、应维雨这类平民英雄,不仅是这几天大张旗鼓,八面风光,还应在体制机制上给予这批人“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生活”,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社会共识,让英雄之花开遍沃土,芳香世界!(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