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年终奖励奔驰车与吃草挤奶的老牛

蒋萌

2017年01月24日15: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年终奖励奔驰车与吃草挤奶的老牛

背景:日前,成都高新区一家企业向两名优秀员工发放了特别年终奖——每人一辆奔驰车。媒体梳理发现,除了豪车,今年还有用人单位直接送巨款、送房子、送员工出国旅游等。

广州日报发表夏振彬的观点:员工对年终奖愈发看重,但是年终奖发不发、发什么、发多少、怎么发,这是门高深的“艺术”:发得好,员工工作打鸡血;发不好,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如媒体报道,不少网友拿到年终奖后,不是喜大普奔,而是向老板递交了辞职信,挥挥衣袖说再见。为什么?因为“心寒”,公司明明赚得钵满盆满,自己“功勋卓著”,可摊上抠门的老板,要么“一毛不拔”,要么万般寒酸。用人单位发年终奖其实发的是尊重,发的是幸福感、存在感。说白了,年终奖是对员工的感恩回馈,有奖励过去一年成绩的味道。员工为单位打拼一年,作为老板也确实应该“表示表示”。这种“表示”一来对员工的努力加以承认,二来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因此,年终奖尽管会增加人力成本,但作为一种变相的人力资源投资,也是值得的、必须的。年终奖不仅仅是真金白银,关键是心意要到,发到员工的心坎里,要真正体现出用人单位的真情实意。

小蒋随想:企业想留住人才,要让有“冲劲”的员工获得上升空间,要让“螺丝钉”型员工获得实干奖励,要让大家有荣誉感与归属感。对企业老板而言,最要不得的就是对员工耍心眼与手段,切忌把员工当作看到前方拴着胡萝卜却怎么跑也吃不到的驴,不能让勤恳苦干的员工变为“老实人吃亏”,企业与员工应当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能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具体到年终奖,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给员工发奔驰车,得到奔驰车的员工在企业内也只是少数人。但是,人人心中有杆称,企业盈利与回馈,员工付出与收获,应有相对的平衡。谁都不傻,员工不会对老板“狮子大开口”,老板也别将员工看成是“吃草挤奶的老牛”。

仅看到“一只口罩的成功”难免短视

背景:“3M”是一家美国科技公司。有业内人士估计,在国内防霾口罩市场上,“3M”大约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中国青年报发表徐冰的观点:一只小小的口罩,为何国内企业就做不好呢?如此疑问其实非常熟悉了,随手就可以列出很多:国内企业为何就做不好一只马桶盖?为何做不好电饭煲?有人说是技术原因。圆珠笔球珠虽小,看上去也很简单,但真正想把它磨圆了不容易。口罩看上去很简单,可要真正发挥防霾作用,肯定也不是多加几层布就能解决。许多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东西技术含量并不低。但是,以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准,许多产品的技术因素似乎又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有报道透露,圆珠笔球珠的技术难题在总理关注之后已被攻克。中国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落败,根源其实是没有真正重视市场,没有下功夫开拓市场。许多企业只是市场中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只想着在突如其来的商机中大赚一笔快钱,而不是用心做产品,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去赢得市场。做一个好口罩真的很容易吗?即便技术不成问题,却依然需要在市场开拓、产品升级、消费细分等方面淘宝深耕。那些外资品牌为什么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不能仅仅怪罪国内消费者偏颇的消费心理。

小蒋随想:任何做实业的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成功是厚积薄发之后的结果。如果只是将目光聚焦于“3M”占据了国内防霾口罩市场中的大笔份额,难免目光短浅,“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公司的产品”不是一只口罩就能解释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背后其实有着综合性的、强大的技术与服务支撑。反观我们的一些企业,只是看到别人某一样产品卖得好,就一窝蜂地去仿造,充满了急功近利。仿造常常是仿个大概样子,别人产品的人性化细节与核心技术仿不出来。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人连仿造都不愿意搞,喜欢玩概念与资本运作——一些人的创业是在“编故事”,寄希望于拉到风险投资“大赚一票”。怀着这种圈钱图谋,怎能提供实在的服务与产品?当下,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去除浮躁,认认真真钻研,实实在在做事。成功,是付出辛勤汗水后的水到渠成。实干兴邦容不得投机取巧。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