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别吵了,都拿作品说话

刘雪松

2016年11月23日08:58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别吵了,都拿作品说话

  只要《我不是潘金莲》还在上映着,“老炮儿”冯小刚和“小炮儿”王思聪之间的这场口舌之争,就不会停止。

  但是“老炮儿”这次遇到的是“小钢炮”,一个回合,“老炮儿”就明显软了。原因正是王思聪把新仇旧恨发泄完了之后,把话题落到了市场规律上,“你作为一个导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说话,岂不更好?”

  人民日报不久前发的官微,其实说的也是这个理儿。这也是冯小刚不敢继续惹毛王公子的关键所在。冯小刚要说《我不是潘金莲》是不看会悔青肠子的一等棒片,王思聪的千万粉丝分分钟会吐老人家一脸,旁观者也会找出电影中的各种毛病来告诉你什么叫大言不惭。所以放炮归放炮,“老炮儿”这点分寸还是能够拿捏的。正如王思聪说的那样,“没有人和钱过不去”。这个道理,对于“老炮儿”同样管用。

  《我不是潘金莲》是不是冯小刚最好的作品之一,这个仁者见仁。这部影片,可能除了片名与原著名一字不差,有着俗掉牙的“标题党”之嫌,影片本身并不完全属于票房奇高的一类娱乐电影。但是影片在万达院线,遭遇到跟别的院线完全不同的观众热度,冯小刚是聪明人,一看就有数的。“老炮儿”觉得这就是万达在排片上做了手脚。但是“小钢炮”不是吃素的。你华谊怎么了?你把我的墙脚挖了,我就给穿小鞋怎么着?我用市场规律跟你说话。实际上这不完全是市场的无情,更彰显的是资本的牛掰。在资本垄断了院线好大一片江山之后,万达就是爷。你得看爷的脸色,爷叫你惨你不得不惨。而且用市场规律的方式让你惨得无言以对。

  两门大炮的一硬一软,其实是活生生的一部现实版的《我不是潘金莲》。走到哪儿都不信邪的“老炮儿”,被收拾了,而且还真软下来了。这是文化产品市场向资本市场的一次不得不低头。像冯小刚塑造的电影《老炮儿》结尾一样,充满着悲凉的色彩。

  今年5月份的时候,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刚出来,圈内圈外口碑很好,但票房极其惨淡。电影叫好不叫座,很正常。不叫好的让它叫座起来,操作的“手法”到位也能做到。但制片人方励没遇上这样的运气,《百鸟朝凤》跟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同期上映,眼看着票房难看到撑不住了,方励在微博当中直播时,讲着讲着磕头痛哭,跪求排片时手下留情。“老炮儿”区别于磕头痛哭的,是“放炮”表达不满。其实两种方式,并分不出一定谁对谁错。而且,如果从“拿作品说话”的道理来讲,都没意思。但是“老炮儿”虽然不是潘金莲,却必须在“小炮儿”王思聪王大少爷面前,由叫板改说软话。冯小刚与方励,走的是殊途,但结果是同归的。这可能将是更多的电影人都会面对的一种尴尬处境。

  当资本在不爽的时候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当垄断的院线资源可以操纵着一部电影的生死,电影这个文化产品,这个可人的小姑娘,总有一天会遇上“西门庆”,变成“潘金莲”。电影这个百鸟,将来总有一天不再朝凤,而是朝着万达和王思聪的脸色。这是电影圈内圈外的人们,应该为之好好操心的事情。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