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职场新人月薪160元是遭赤裸侵权

蒋萌

2016年07月20日15:5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职场新人月薪160元是遭赤裸侵权

背景:长春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雪,在网上应聘了一家娱乐传媒公司,上岗工作一个月后,盼来了第一笔工资。然而,这笔薪水只有160.25元。对此,该公司负责人辩称,“她没能带来效益”。

京华时报发表欧阳晨雨的观点:小雪与公司签订了《员工试用期合同》,标明第一个月基础工资是1750元,即约定工资的70%。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显然,该合同不符合法律要求。长春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480元,按该公司给出的基础工资,并不低于这个数字。但小雪实际到手的160.25元与这1480元,差距太过悬殊。在该公司眼里,还有没有《最低工资规定》?就算没有这些法规框框,公司也该有最基本的良知。160.25元在今天,能买几份便当,又能抵扣多少房租?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应届毕业生过于青涩,不用白不用。问题是,谁不是从职场小白做起?谁又不是从懵懂到老练?难道他们工作一个月,就该认了这可怜的160.25元和那句“她没能带来效益”?法律是底线,守护着最低标准;良知是高度,立起了社会标尺。依法善待员工,也包括新入职员工,既是企业的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义务。

小蒋随想: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资方以“仨瓜俩枣”恶意压榨、随意打发劳动者,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维持生计的劳动报酬权。所谓基础工资,即不算绩效收入的底薪,是单位与劳动者的基础性契约。本例中,公司负责人以“她没能带来效益”扣除小雪的基础工资,是在偷换概念。换言之,如果小雪带来效益,其收入肯定不止基础工资。就算小雪没带来效益(这只是公司的一面之词),小雪也应足额拿到基础工资。这么简单的道理,该公司不可能不懂,唯一的解释就是耍赖。该公司违反“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的法律规定还不算,到头来只给小雪160.25元,连最基本的守法与信用意识都没有。不得不说,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用人单位侵权代价低,是违法侵权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如果小雪走“正当途径”维权,付出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恐怕远高于那一千多元。没有积蓄的职场新人真是耗不起。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必须思考,如何简化劳动者维权流程、提高维权效率,不让企业违法代价反而低于守法成本。

农民“不愿落户城镇”也是一种权利

背景:新华社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试点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普遍低于预期。甚至有不少城市户口的人想把户口迁回农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城镇化”现象。

新京报发表观点:农民不愿落户,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少,缺乏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农民收入却较高,生活成本也不低。所以,这些城市的户籍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同时,许多进城农民在城市里从事的往往是建筑业、餐饮服务和工厂流水线等低端体力型工作,要么没有社保,要么社保水平很低。正如他们所说,“万一今后没有工作,还能回村里种地养活自己”。虽然国家规定农民进城落户不用放弃土地经营权,但很多农民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未来这条政策怎么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以未来,只有通过创新进一步明确预期,在法律上保障进城农民依然享有土地收益,这才能打消更多人的顾虑。倘若更多中小城市政府不是把钱大都撒在光鲜的城市硬件建设上,而是多投入到民生建设上,让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福利红包,恐怕每年农民的落户数字不至于这么难看。

小蒋随想:人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农村户口似乎变“金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城市土地价格飞涨的背景下,农村的土地承包权与宅基地的“预期性”含金量也在水涨船高——虽然一些农地现在看起来不太值钱,但万一哪天遇上征地拆迁……无论如何,农民不会以很低的补偿就放弃土地与农村户籍。二是农村户口“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农民进城混得好,同样可以买房买车,若在城里不如意可以回农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自给自足,在宅基地上盖房比在城里买房宽敞便宜。国家规定农民进城落户不用放弃土地经营权,但以前一些地方发生过逼农民“弃地上楼”,农民难免心有余悸,担心哪天政策会变,不如以不变(不放弃农村户籍)应万变。其实,一些进城打工多年的农民已是事实上的城里人,他们在城里上社保,在城里租房买房,让孩子“借读”,他们只是在统计意义上依然算农民,这不会在实质上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对管理者而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逼农民改变自己的身份,尤其不能觊觎农民的土地权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农民变市民需要水到渠成,而不是拔苗助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