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開幕,習近平講了一個“歷史大勢”

黨報評論君

2018年11月05日11: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中國上海開幕。

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三個堅持”,提出了五個重大舉措,還專門給上海送上了一份“大禮包”。

演講中,習近平講到的“歷史大勢”,可以說是理解這一重要講話的關鍵。

一個大勢:不可逆轉的經濟全球化

“面對復雜變化的世界,人類社會向何處去?”今年4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的,可以說是一個“時代之問”。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判斷,也是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什麼是歷史大勢?就是發展不依人的意志轉移,人類無法阻止其發生的規律!

這是習近平一直以來的判斷。他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個潮流,就是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

正是基於對“大勢”的認識,習近平把“開放合作”,視為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的必然要求。

他認為,回顧歷史,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立足現實,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需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我們要拿出更大勇氣,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因為,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一個坐標:在歷史大勢中定位中國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勢,過去40年的中國,“開放”是一個鮮明標識。這次進博會,也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未來,中國也會順應這樣的大勢前進。習近平在演講中宣示——

“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三個不會停滯”,層層遞進。以我們自己更高水平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進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強調這“三個不會停滯”,不僅是要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更是要宣示,中國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實際上,僅從今年以來,精簡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放寬市場准入,設立海南自由貿易區,舉辦進博會……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力度之大、水平之高,讓世界矚目。

未來,中國將始終保持自己的四個身份——

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世界視野、世界胸懷,盡在這樣的宣示之中。

一個預期:對中國經濟完全可以抱著樂觀態度

進博會上,3600多家參展商“熱情似火”。這印証了中國市場的巨大魅力和中國經濟的強大實力。

企業,看好中國﹔世界,也看好中國。這也讓我們更有理由自信了。

習近平在演講中,用“大海”比喻中國經濟。他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

所謂“風狂雨驟”,說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一些領域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一些領域風險挑戰增大。

不過,“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可以說,對於大海,有風有雨是常態,不需要畏懼,因為“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現實中,從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物流、國際收支、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看,中國經濟運行都處於合理區間。

其實,無需太多數據,“大海”和“池塘”這樣形象的說法,讓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完全可以抱著樂觀態度。

習近平用“三個沒有變”,總結了中國經濟“光明論”: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相信,隻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隻要我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