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發生后,中國紅十字會再次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其能否科學、公開、透明使用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備受人們關注。近日,人民網向社會公開招募3名網友志願者,全程跟蹤參與、監督紅會此次2000萬元蘆山地震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對此,紅會方面表達了公開透明、歡迎網友監督的意願。紅會此次開放網友監督無疑是創新的嘗試,然而紅會能不能經得起來自民間監督的一雙雙眼睛?  >>>我有話說

紅會捐款咋用 網友一跟到底

    蘆山地震發生后,社會各界愛心匯聚、踴躍捐款。截至4月27日17時,全國紅十字會系統收到社會捐贈款物5.66億元。根據計劃,中國紅十字會緊急採購2000萬元糧食、油、衛生用品,用於援助受災群眾。這是蘆山地震后,中國紅十字會第一筆大額現金開支。
    4月26日,人民網向社會公開招募3名志願者,監督這批救災資金的使用。在33小時的征集時間裡,共有522名網友報名。考慮申請人的專業化水平和是否有充足時間前往災區,尹岳峰、王春剛、張佳鑫等3人成功入圍。【詳細】

公眾參與,將紅會裝玻璃盒裡

    歷次救災中都會出現的紅十字會,在這次蘆山地震救援中比以往更忙碌。先是在募集善款時遭遇網民質疑,募款一度落后其他民間組織,此后又一次次為“虛開發票”、“收取買路錢”等謠言所擾,百口莫辯。
     兩年來,中國紅會一直在試圖走出負面影響,艱難地重塑形象。可以說,這是“后郭美美時代”的紅十字會未能有效重建信任和民間慈善迅猛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詳細】
    “如果兩到三年,還是不能翻轉‘黑十字’印象的話,我自動請求辭職!”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曾如是表態。
    隻有接種好信息公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疫苗,大刀闊斧推進慈善改革,才能重獲社會的信任。這一點上,紅會的態度值得肯定——“老百姓的任何情緒,都是我們改進工作的重要推動力”,“我們沒有更多別的辦法,隻能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將紅會的工作裝在玻璃盒裡,一舉一動都能讓公眾看到。除此以外,別無他路”。【詳細】


中國紅會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機(朱慧卿 圖)

社會監督,草根不比精英差

    2012年12月7日,廣受關注的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今后,該監督委員會將承擔起對紅十字會的社會捐贈款物使用、資助項目等進行監督的職責。
    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既是紅會面對困難和弊病的一種改革,也是中國慈善機構的一種形象和公信力自救舉措,值得肯定和期待。但是疑問隨之而來,紅會社監委委員由各界“知名人士”擔任,無疑讓社監委成為了“名人堂”,精英化趨勢明顯,嚴重缺乏“草根味”。
    不是說這些以名人明星為主的社會精英就不能擔任紅會社監委委員,而是對於這些本身有著各種社會職務和公職身份的名人而言,其已有的身份和職務,很多時候會成為他們發揮監督作用的羈絆。
    有評論認為,按監督作用的大小來定,紅會社監委應是名人少,草根多才行。更廣泛更具代表性的民間監督,成為公眾對紅會新的期待。【詳細】


知名人士監督是否仍是紅會“自我監督”?(CFP 圖)

國際紅會代表:民間的監督有助中國紅會重建公信力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東亞代表處主任范馬丁表示,在許多國家紅會中,也遇到過信任危機,也需要努力重建公信力。我相信其中一些國家紅會已經與中國紅十字會分享過如何擺脫信任危機的做法和經驗。
    當公眾提出各種針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質詢時,社會監督委員會做了很多重要的調查工作。相信這種方法和過程會有助於中國紅十字會重新獲得公眾的信任。重獲公眾信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
    人民網網友參與監督紅會工作,這種來自民間的監督是一種創新的、有建設性的方式。我們相信這種方式有助於中國紅十字會重建公信力,而且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范例推廣到其他國家紅會。
    人們應該看到中國紅十字會在救災行動和社會救助中開展了很多專注並且專業的工作,特別是他們對受災地區脆弱群體以及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幫助。所有的這些努力和工作成果如果完全被批評浪潮掩蓋,那將是很大的遺憾。【詳細】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東亞代表處主任范馬丁

民間力量,不能淪為公關道具

    紅會此次開放三名網友監督無疑是個新嘗試。一旦這種監督形成常態,如何保障短時間內募集的志願者順利地完成監督?不同批次的志願者如何做好工作交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民間監督絕不能淪為作秀,成為危機公關的道具,而應最大限度發揮其代表廣大公眾參與監督的效力。
    拯救紅會的公信力,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透明、去行政化。當務之急,一是將民間監督制度化,探討制定出一條科學的運作模式,更好的發揮民間監督的作用﹔二是拓寬紅會與社會對話的通道,吸收知名網友、草根網友加入社監委,或者另組一個專門的網絡對話平台﹔三是吸收社會人士進入紅會的決策管理層。
    與5年前的汶川地震時期不同,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日漸強大的網絡輿論場和“微公益”社會動員平台。紅會處在政府背景的機構與民意隔閡對峙的前沿,如果成功建立起“社會協商對話”的體制機制,對於整個國家的公共治理都有率先吃螃蟹的價值。【詳細】


紅會主動接受監督有助形象重塑(蔣躍新 圖)

    監督唯有獨立才能更具力量。能拯救紅會的監督,須擺脫與紅會的利益瓜葛,對監督表現出極大熱情與責任感,正視廣大公眾訴求,經得起網民質疑和挑剔。重建公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信任就像一張弄皺的紙,即便撫平,再也不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在紅會備受質疑和考驗的時刻,民間監督不是危機公關的道具,而是重樹公信的一扇窗口。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策劃:張玉珂 盛卉 責任編輯:方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