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党成立100年,到2035年,再到新中国成立100年;从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极其重要的顶层设计,更将是人类制度文明一段富有勇气的征程。
回望历史,中国奋力追赶现代化的历程,荡气回肠又波澜壮阔。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的全新社会?面对这项前无古人的实践和探索,70年来,我们党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而是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跨越多少风险挑战,征服多少艰难险阻,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洞察时与势,融通“制”与“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说,累土不辍,来路成果丰硕;丘山崇成,前路再划起点。
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仍需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在砥砺前行中因势谋远。环顾世界,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趋势明显;聚焦国内,我们行至民族复兴关键一程,有更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亟待破解,有更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亟待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零敲碎打的改革难以化解系统性矛盾,灵机一动的创新不可能解决全局性问题,唯有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我们需要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以制度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家治理要跟上发展的脚步,制度现代化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因而,在当代中国的辞典里,“现代化”与“改革”始终紧密相连。从化解过剩产能到清除市场壁垒,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从简政放权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契合现代化要求;从单纯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眺望复兴前路,我们仍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去克服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对世界而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尽管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巍然屹立东方的中国,不仅意味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崛起给世界创造无限发展机遇,而且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各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谓“终极模式”根本就不存在。“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正是因为打破照搬照抄的冲动,从实际出发探寻自己的道路,才使中国注定成为创新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重要参与者。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礁石险滩挡不住其奔腾向前。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近14亿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强国之治,中国充满活力的制度文明与治理转型,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