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高颜值”的农村牧区如何炼成?

李振南

2018年08月27日15:0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高颜值”的农村牧区如何炼成?

农牧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也离不开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风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农村景象,是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记忆。打造“高颜值”的农村牧区,让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农牧民群众的美好向往。

农牧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也离不开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不久前,我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我区将实现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的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基础建设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牧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区农村牧区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维护等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依然是影响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主要痛点。

垃圾遍地的故乡,承载不起人们的乡愁;污水横流的乡村,激发不了游客的兴致。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的问题解决不好,不仅难以满足农牧民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期盼,也会成为农村和牧区旅游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今,《方案》顺应农牧民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改厕和厕所粪污治理、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这块突出短板,让农牧民的美好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立足实际,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我区幅员辽阔,东西跨度长,地区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过程中,绝不能搞“一刀切”,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地理、民俗和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整治目标任务,不盲目攀比,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牧民的接受程度,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牧区也牧区的特色,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很容易“千村一面”,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和特色。必须立足农村牧区的特点,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搞脱离生活、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景观工程;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时,还要注重保护生动鲜活的乡土符号元素,挖掘乡土文化根脉,突出农村牧区特色,赋予美丽乡村更多的个性化定义。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从很大程度上讲,管好比建好还重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思路,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有经费的乡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保证各项整治工程有人管事、有人问责,杜绝前建后弃、前清后脏、前管后乱,确保改善一个、管好一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让农村牧区的人居环境美起来,让农牧民的生活好起来。

(责编:周文韬(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