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工地上的北大通知书散发暖心之光

2018年07月28日09:23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工地上的北大通知书散发暖心之光

(网络图)

  搬砖小伙在工地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这故事微博点赞量早超10万、话题阅读量也远超500万。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五里牌村的崔庆涛,接到邮政快递员电话的时候,正和父母在箐口塘水库旁边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拌砂浆。高考结束以后,崔庆涛就跟着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到处打工。7月22日,他们一家4口到离家四五公里外的箐口塘打工,为一户人家新建的房屋做装修。就在堆着建筑材料的工地上,一家子把红色的大信封拆开,拿出了盼望已久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高考后不是在家打王者或者游山玩水,而是选择跟父母在烈日下拼在工地——这微笑的面庞里透出的不仅是青春之力、勤劳之力,更是孝善之力、精神之力。一个靠工地打工为生的大山里的家庭,抚养着两个孩子,还把小伙子培养成669分高考成绩的未来栋梁之才,其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叫人尤为动容、深受教育。

  很多人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在读过这则新闻后热泪盈眶。细究起来,崔庆涛感动我们的,大概就是三种取向:一是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人生旨趣。这与生活教育一脉相承: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但问题是,现在的学生,不少成了只会读书的学生,别说去工地搬砖,连炒菜做饭等基本谋生技能,都要靠列入考试项目才能促其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书读得好、活也干得好的小伙子崔庆涛,起码彰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是中国青年奋发自强的青春光芒。当很多孩子在价码不菲的补习班、素质班里游走的时候,当不少高中毕业生在空调房“大考大放松”的时候,当一些社会舆论在强化“寒门难出贵子”的时候,工地上的崔庆涛大概就是耳光响亮的反思。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中国青年的新时代。对于学业与家庭,对于社会与青春,有怎样的姿势,才有怎样的未来。崔庆涛的乐观与拼劲,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样子,自带追光、闪耀全场。

  三是中国人民奋斗得福的美好生活。不抱怨、不消沉,逆境里也有梦想、贫苦中也有希望,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只有拼搏的小日子。父亲崔茂荣是这样给儿子打气的,“学校可以贷款,我也能吃苦,现在国家政策好,等你们几个读出来,我们家的好日子就来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坐享难成,奋斗得福。“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没有一家四口的含辛茹苦,就没有崔庆涛的北大之梦;没有崔庆涛的吃苦耐劳,也不会有人生逆袭的精彩时刻。“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没有那么多想象中的所谓的“阶层固化”,当社会有序流动的大门为每个人而敞开之时,奋斗成就精彩的价值取向,便会成为推动社会筑梦逐梦的坚毅力量。

  乡村振兴也好、核心技术也罢,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奔走,无论是击楫中流、抑或是逆水行舟,总要靠着一股拼劲、一种信念。崔庆涛及其家人身上有着中国故事的精彩华章,工地上的北大通知书散发着暖心的震撼力量。从走出大山到建设大山,全社会给“崔庆涛们”更多关爱与空间,年轻人的舞台会更加绚烂,中国梦的征程会更加宽广。(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编:丁涛、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