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撞死人“众筹赔偿”为何有人解囊?

蒋萌

2018年07月18日16:2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撞死人“众筹赔偿”为何有人解囊?

背景:因为车祸“撞死4人,赔不起”,四川中江小伙杨龙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希望大家为他筹款,解决为死者垫付的丧葬费。这事很快引发舆论风波。据悉,该项目已经筹集到23900多元,有1215次帮助,有81人为他证明。不过很快,“轻松筹”平台关闭了该项目,平台给杨龙的答复是,项目不符合申请条件。

新京报发表观点:杨龙在发起这次众筹时,虽然上传了身份证和撞车瞬间视频,也有不少朋友和同事为他证明,可最终真正的依据,依然还只限于他个人的诉求,那就是按照家属要求的赔偿金额,他觉得“赔不起,不想进去坐牢”。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当地的交警部门尚未明确最终的责任划分,案子仍处在调查阶段。换句话说,具体要赔偿多少,众筹多少,他是否赔偿得起,目前谁也不清楚。杨龙这次发起的筹款,严格来说是在推卸法律责任,它不属于一般我们认知的众筹或公益众筹的范围,当然也就得不到现行《慈善法》的支持。杨龙众筹赔款,等于是让公众分担他个人的交通肇事法律责任,这是明显的僭越法律的行为,不仅不该支持,甚至应及时制止。就是这么一个漏洞百出、严重违背了慈善伦理的项目,却轻松筹集了一定数额的捐助。这充分说明了,当下社会乃至机构对慈善认知的混乱。频发的相关争议告诉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相关问题的源头。这次“众筹交通事故赔偿”事件也是在提醒:该让类似众筹救助走向规范化,有关方面和各界人士也需要不断通过舆论引导,廓清法治和慈善伦理底线。当然公益、慈善众筹平台也需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加强审核责任。

小蒋随想:母亲的一个同事的儿子,前几年出了与杨龙类似的事故——不但开车撞死了人,自己也身受重伤。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等等,花了百八十万元,肇事者自身的治疗费也很高昂,当事家庭陷入困境。随之,有同事帮忙发起捐款。听说要给肇事者捐款,有的人有不同看法。但大家终归是同事,碍于情面也好,不忍见肇事者父母心力交瘁也罢,不少人还是捐了。究竟捐款是帮受害者,还是帮肇事者,再或是帮肇事者年迈的父母,谁能彻底厘清?想必,兼而有之。这种事要是上升至《慈善法》的高度,恐怕得不到法理支持。但现实比法律条款复杂得多,一些事处于模棱两可的地带。我想,这也是杨龙发起众筹时,一些人解囊的原因。一些好心人不是不懂法,也不是对慈善认知混乱,而可能是出于“对事不对人”的同情,是出于哪怕是罪人(包括其家庭)也有获得帮助的权利。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同样的事“叙述手法”不同,结果可能很不一样。杨龙直白而赤裸地说“赔不起,不想进去坐牢”(坐不坐牢根本不是他能决定的),很容易产生大家捐款帮他脱罪免责的观感。如果杨龙文笔好、会煽情,或找枪手写催泪软文,剧情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子?会不会有人说“法不外乎人情”“法无禁止即可为”?君不见,也有警察捐款帮助困难的罪犯家庭,这还被视为温情和美谈。加强网络众筹监管是对的,但要完全消除各类争议,可能有些理想化。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张淏晴(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