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红船观澜:有进取心方能“过得硬”

盛若蔚
2018年07月17日04: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来,“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一辈子“为党立言”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中引发热议,他一生“信马”、一心向党的动人故事在很多人的内心掀起波澜。“理想、勤奋、毅力、进取”,郑德荣的八字座右铭中,“进取”是其近七十载治学生涯的厚重底色。先生搞研究、写论文,给自己立下一个标准:跟已有的学术成果相比,有没有新的突破?若没有,绝不动笔。

  做学问如此,干工作何尝不是这样?一项工作,做了,是事实判断、过程判断;做好了,才是价值判断、效果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不达标准不交账”……这些重要论断,彰显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党员干部队伍中,“做好”的榜样比比皆是,立起了一座座丰碑。焦裕禄发出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凭借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硬是闯出了治理“三害”的新天地;谷文昌以“不制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使命担当,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14年带领东山人民筑起30多公里长的沿海“绿色长城”;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焦裕禄的韧劲拼劲,还是谷文昌的使命担当,抑或是廖俊波的“一贯优秀”,无不生动诠释着做就“做好”的境界,而其背后的原动力,都缘自大写的“心中有责”。因为心中有责,才会迎难而上、主动求变,才会敢于担当、背石上山,才会拉高标尺、精益求精……在其位,自当干其事、尽其责、求其效,党员干部对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精耕细作”、做实做好。

  不容忽视的是,现实中也有一些干部抓工作力道不足、标准不高,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上级开会、我也开会,上级发文、我也发文,上级考核、我也考核……这样的干部习惯于当球场上的“二传手”,你看,该强调的我都强调了、该安排的我都安排了,我“尽责尽力”了。可问题是:个个“倒脚”、谁来“射门”?个个都是“过程版”、谁来对效果负责?在有的地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不受欢迎,“一拳砸出一口井”的“显绩”颇受青睐。受此驱动,很容易催生出“现场成秀场”的假调研,“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面子工程,还有“兵马未动、经验已出”的急躁心态。一些地方“散步式”发展、多年变化不大,跟一些干部满足于“做”而不追求“做好”的态度与作风大有关系。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做没做,是基本要求;好不好,才是工作目标。做好了的标准,是质量、是精准、是有效。但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推进工作,都应当追求高质量、有效果。会不在多、管用才行,文不在繁、说透才行。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应追求“过得硬”。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唯有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闯关夺隘、攻坚克难,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7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