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医疗服务应该回归患者本位

叶日者

2018年05月14日15:2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消息: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2.74,医护比提高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医改前行的缩影,目前医疗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品质提升,从患者的就医体验里不难感触到医改前行的脚步。

曾几何时,杭州的119个市级医院收费窗口前,每年涌动着1000多万人次的患者,付费大排长龙更是常态。如今,通过“智慧医疗”改造,数千个诊室实时结算,让患者人均节省了1小时的就诊时间。近年来,我国多地试点建设“指尖上的医院”,通过“让医疗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大大缓解看病难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激活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想象。我们可以畅想,偏远山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从挂号缴费、信息查询到在线支付的全过程……在“互联网+医疗”的助力下,中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就医行为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提升就医体验感,医院是关键。怎样才算一家好医院?若是在数年前,过硬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的医疗设备当属第一标准。然而,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思考医疗服务的本质回归。一个医院,大至整个大流程的改造,小至导诊单更清晰易懂,远至出院有延伸服务,近至医者的解释能否更通俗,上至院长定期去听病员反馈,下至护工搬动病人时动作更轻柔等等,都能折射出一家医院的人文关怀。例如:最近北京22家市属医院推出18项便民服务措施,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在医院内开展电子导航、图形导航等导医服务;在门诊区域增设储物柜、挂衣钩、共享充电宝……这些接地气的服务新举措,提升了百姓看病就医的体验感。

在医改中,跟普通民众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成了老百姓的健康“守门神”,但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人员缺口、激励不足等困境。有关部门应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力度,提高签约服务质量,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还有异地看病的问题,医保报销是个老大难。而异地医保实时结算,刷卡就能少跑路,消除了多年来群众异地就医的痛点。但异地医保仍有死角,少数三级定点医院和部分区县的定点医院没有连接入网,政府仍需持续推进,让群众享受改革带来的便利。此外,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把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优化整合,让医疗资源动起来,下一步须打通各种壁垒,解决一些地方医联体处于“联而不通”“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真正组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疗技术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但优良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理念却能抚慰病患内心的创伤。从2015年我国推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再到今年初,我国推出新一轮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我们越来越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背后折射出了医改铿锵前行的温度与力度。

(责编:王倩、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