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塑造旅游文明需要“美美与共”

杨朝清

2018年05月02日10:41  来源:燕赵晚报
 
原标题:塑造旅游文明需要“美美与共”

  近日,几段有关游客疑因偷摘香蕉而和村民发生冲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当天张某驾车途经灵山县文利镇路段时,停车割走种植在路边的香蕉,被附近村民发现后双方发生冲突,过程中造成张某头部轻微受伤,车玻璃被损坏。(5月1日《北京青年报》)

  在汽车逐渐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自驾出游。旅游让人们有机会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心情得到放松、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洗礼。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文明建设却明显地“慢了一怕”。不论是“石块砸袋鼠”,还是“游客偷香蕉”,当边界意识和规则意识没有得到游客强烈的、普遍的、持久的价值认同,不文明行为就会层出不穷。

  旅行的过程中不仅有“诗和远方”,同样会出现意外与冲突。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在乎的或许不是路边水果的商品价值,而是亲自采摘的心理体验;然而,即使在乡村,路边的水果并非都是没有明确产权归属的“无主水果”。当游客的“任性采摘”被当地村民发现、抓住了,引发摩擦与纠纷在所难免。

  明明理亏在先,这位游客没有用柔软的姿态去取得他人的谅解,也没有采取给予利益受损的一方经济补偿的方式来息事宁人,而是采取“针尖对麦芒”的对立模式。不愿意服软、不肯示弱的他,一受到刺激就激烈地反应,迷信“丛林法则”,相信“拳头的力量”,让局面更加难以收拾——游客用棒球棒追赶村民,何尝不是一种挑衅;当自己的权利、利益和尊严受到侵犯,当地村民难免会产生情绪问题;为了“出气”,当地村民也采取了一些非理性的方式来进行“过激维权”。

  和他人发生纠纷和冲突,没有反思自己是否缺乏边界意识与规则意识,而是在焦虑、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将轻微的失范行为升级为重度的失范行为。习惯了自说自话,对规则缺乏尊重与敬畏,不愿意通过沟通与协商来消弭“碎片间的缝隙”,最终导致“一地鸡毛”。

  一事当前,总觉得对方蛮不讲理、故意找茬,总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吃了亏,总感觉跟对方说不通,总想着争强好胜;既然你不讲理,那我就用更加不讲理的方式来进行回应和对抗,来发泄不满与怒气。热衷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别人,习惯随时张开自己的“刺” ,表面上“刺猬心态”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却损人不利己。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社会;在旅游的过程中,文明与理性应该成为每一位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名片。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旅游才能“美美与共”。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