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被停水体验”能促使自觉节水吗?

蒋萌

2018年03月22日16: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被停水体验”能促使自觉节水吗?

背景:媒体报道,山东滨州市水利局、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3月22日开展第二届“限水体验日”活动,市主城区范围内的3家供水公司对其供水范围内用水用户实施停水(不包括企业、医院、学校及生产经营单位),共计11个小时。很多人表示,停水时间太长,会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湖南红网发表宋鹏伟的观点:这次活动的创意,很可能借鉴了著名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可能受到了“世界无车日”的启发,希望公众能够关心环境、低碳出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以暂时的不便促进思考和改变,然而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后两者都是名人或公益组织倡议、民众自发参与的公益活动。滨州的“限水体验”却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强制性的措施,即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参与。从程序上来说,当地做法值得商榷,交了水费就该保证供水,相当于一份隐形契约,有什么权力为了教育公众而单方面主动停水?宝贵的岂止是水资源,供电、供气部门也学习效仿?如果11个小时作用不明显,停水时间继续延长?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很可能因带来了不便怨气,抵消掉应有的效果。爱护环境也好,节约水资源也罢,除了法律约束,主要靠公众的公益心,有了这份心才能主动参与、积极践行。反观滨州“停水没商量”的做法,极可能好心办坏事,应当引起广泛的思考。

小蒋随想:本质上,“限水体验日”是一种“被停水”,与人们的主动而为没有关系。对平时节约用水的人而言,不需要一时停水受更多“教育”。对浪费水满不在乎的人而言,可能依然我行我素。与此类似的是,某些单位以献爱心的名义搞强制捐款,“被捐款”的人们的慈善热情会被点燃,还是会受挫?经历过的人会有答案。即便初衷良好,也要讲程序正义。如果程序本身有问题,“这是为了你好”八成会引发负面乃至反向情绪,实施者也涉嫌违规。进一步看,“限”字日益成为许多地方的管理者针对资源和环境紧张的最后“王牌”。限牌、限行、限购、限人……一系列“限”固然起到了“减”的目的,却也使有关资源因稀而贵,面临社会的质疑和争议。在某种程度上,“限”说明了管理的黔驴技穷,折射出环境资源承载力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附力之间的矛盾。不得不说,我们被“限”所困,我们也是“限”的成因之一。提高管理与治理的水平,处理好自律与自私的关系,是管理者与公众各自的必修课。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俊彤(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