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国人的眼中,没有团聚的年,不叫过年。回顾春运走过的几十年,无数背井离乡的游子想尽各种办法回家,无非能够和久别的亲人一起吃顿幸福的团圆饭。吃饭,成为了春节中国人最大的心愿。
当我们坐上火车,奔向回家的旅途中,吃上一顿称心如意,还是自家味道的饭时,那种乡愁的味道会扑面而来,浸入心底。如何做出兼具情感和满足味蕾的饮食,是铁路部门开展餐饮服务改革的初心和动力。面对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的饮食需求,唯有开发餐饮营销新思路,打造不同地域人群新菜品,才能让旅客从简单的一顿饭,吃出满满幸福感。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外出务工,回家时能够坐上火车就行,对于吃饭的要求比较简单,餐车做什么,旅客吃什么,吃完回收的铝制饭盒成为那个时代的“标配”。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下海经商,难得回家一趟,旅途上更希望吃上一顿久违的家乡味道,为此改革传统菜品制作成为了考虑的首选。特色菜、夜宵,四格饭盒的推出,满足了旅客的个性化需求。
如今人们已经阔步向前的奔向幸福的新时代,面对新环境,新需求,铁路餐饮也在推陈出新,向着更加优质的服务迈进。在大数据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下,结合民众更为精细、更加多元化的饮食需求,量身打造动车组互联网订餐服务。只需轻轻点击手机APP,就可提前一小时订制沿途各地的特产美食,静坐在车席上,等候着美食“飞奔”而来。便捷的操作方法,高效的送餐效率让旅客仿佛置身“家庭厨房”,吸引着人从餐馆回归家乡的记忆味道,定义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美食寄托着家乡、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是一种承载呵护、关心和成长的乡愁印记。打拼了一年的游子们,对于家乡的印象逐步变得有些模糊,然而当我们在踏上返乡列车的路途中,提前品尝到老家味道时,那种熟悉的家乡味道又会重新点燃我们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渴望之情。
“民以食为天”,从循环使用的铝制饭盒到为旅客专做的特色菜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订餐和地方美食订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旅客出行的便捷、舒畅和暖心,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吃的好,才能走的舒心,正是由于列车饮食服务的一路创新和完善,才让漫漫归途路充满家乡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