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共享单车没有进入“寒冬期”

扶 青

2018年02月01日08:2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共享单车没有进入“寒冬期”

2016年11月,我在广州看见第一辆摩拜单车。彼时,这个“无桩停放、随骑随走”的新玩意刚刚在北京和上海投放,被认为模式清晰,潜力巨大。很少有人能料及之后的速度:几个月后,各家投放的单车已挤满大街小巷,被调侃“集齐了所有颜色”;2017年6月,资本还在不断涌入,但重庆的悟空单车已经成为第一家宣称倒闭的企业。此后迎来“洗牌期”,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第二梯队纷纷倒下;眼下,市面上的头部玩家已经屈指可数,ofo和摩拜不仅负面消息缠身,且短期内看不到盈利希望,共享单车似乎迎来了行业的“寒冬期”。

一般认为,行业发展周期要经历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传统行业时代,这个周期约有30年,信息产业时代约20年,互联网时代约10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周期越来越短。从这几年的案例来看,视频领域的优酷与土豆合并,打车领域的滴滴与快的合并,外卖领域的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无一不是演绎着同样的故事:某个领域成为新兴风口,热钱涌入造成“烧钱大战”,市场洗牌剩下几家头部企业,出于扩展规模或者寻求盈利的需要,分庭抗礼或者抱团取暖。如今,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背后,是资本市场有了不一样的改变,特别是近几年,腾讯、阿里巴巴这种大体量的企业也纷纷布局投资,能通过闪电般的“补贴战”结束竞争,通过收购、合并行为实现扭亏为盈。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共享单车行业已然结束了成长期,正进入成熟期的关键阶段。而当下,无论是ofo遇到融资困难,阿里扶持哈罗单车,还是滴滴收购小蓝单车,都是各有所指,有投资者希望能合并盈利,也有巨头争夺控制权,以完善自己在“互联网+”时代所搭建的生态体系。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无论背后的资本角逐如何激烈,最关心的还是用户体验。从一方面来讲,共享单车是创新性的产品,成功对接上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且不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助于将单车不断升级,并能够使消费者近乎免费地体验这些产品;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将抢占市场规模作为重心,导致管理并没有及时跟上,比如运营成本高企,大量坏车得不到及时维修和回收,而针对车辆随意摆放、过度投放的问题,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好的解决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这些问题视为一种创新事物的伴生现象,但也需要注意到,共享单车要真正体现出创新的价值,就不能回避短板,而是要积极配合好相关政策,努力融入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去年,无论是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还是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虽然对投放量、押金等作出不同规定,但从总体基调上来说,对共享单车是审慎包容、鼓励发展的。行业也要认识到,市场竞争不能以扰乱秩序为前提,谁能更好地把握创新方向,适应政策导向和用户需要,谁就能赢得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

共享单车的“资本大战”,成就了其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也从侧面说明它充分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也第一次让中国的互联网产品走在世界前头,对激发创新活力起到带动作用。这都意味着共享单车还远未到“寒冬期”,当前遇到的融资难、补贴难、资源浪费等问题,表面上复杂胶着、胜负未卜,但追根溯源,是资本出于各种复杂因素在背后角力的结果。从总体上看,共享单车的市场变量已然很小,未来也将出现几家企业分割市场或合并的结果。然而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谁能把资本优势转化成业务优势,通过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取胜。

(责编:董俊彤(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