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为“厦门马拉松”去掉“国际”点赞

钱夙伟

2018年01月09日08:26  来源:燕赵晚报
 
原标题:为“厦门马拉松”去掉“国际”点赞

1月7日早7时30分,2018年厦门马拉松在雨中鸣枪。这是第16届“厦马”,变化却悄然发生了——从今年起,“厦门国际马拉松”正式更名为“厦门马拉松”,不少被国内赛事争相冠以的“国际”二字,反而被厦马“抛弃”。这一改变,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吴明显看来却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1月8日《中国青年报》)

“波士顿马拉松、柏林马拉松等世界六大马拉松采取的都是直接以‘城市名+马拉松’命名。”除了对比国际“惯例”,吴明显也透露了更名背后的自信,在他看来,现在的“厦马”已经进入稳定期,作为一项相对成熟的赛事,“厦马”一直在办赛上保持创新,为中国马拉松赛事进行探索,而探索的方向正是国际化和专业化。更名的举动,恰恰证明彰显国际化不能靠把“国际”二字挂在嘴边,办赛水平和赛事品牌才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当目前许多活动,争相冠上“国际”的名头,“厦马”“反其道而行之”,无疑是切中时弊、顺应民意的务实之举。实际上,现在所谓“国际”性活动的泛滥,不仅让人“审美疲劳”,而且啧有烦言。很多的所谓“国际”,常华而不实,其实不过是徒具“面子”效应,是一种另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而因为“国际”的“级别”,排场自然要“对应”,铺张浪费就有了理由。为了展示所谓国际形象,往往大手大脚,不惜一掷千金,不少地方即使只挂着“国际”的牌子,其实并没多少人参加,而且并无几个真正的“国际人士”,也极尽奢华,力求“档次”,互相攀比,成了烧钱的比拼,甚至不少贫困地区,宁愿勒紧裤带,也要打肿脸充一回胖子,因此不仅助长奢靡之风,更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大国之道民本为重,即使如今国力今非昔比,但宝贵的财力物力从来不是用来做无用功的。动辄要靠“国际”来拉抬自己,说到底,是因为缺乏自信。本来,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我们的许多活动,如果真的具有“国际化”的规模和水准,老外会不请自来,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花钱买吆喝的陈旧思维。

其实,抬高门槛,注重内涵,力求实效,才是走向“国际”的唯一路径。相反,虚张声势的“国际”,只会让“国际”掉价贬值。“厦门马拉松”敢于去掉“国际”,恰恰是因为赛事服务更加国际化。比如本届“厦马”,首次采用分枪发令,并设置了严格的分区制度,缓解了起跑阶段瞬间高峰的压力,“这是国内全程马拉松赛首创,也是厦门马拉松向世界顶级赛事看齐的又一步。”本已颇具影响力的“厦门马拉松”,去掉“国际”,不仅显示出一种自信,更体现着成熟,也更让人刮目相看。

(责编:董俊彤(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