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政策性安置干部子弟”节操碎一地

蒋萌

2018年01月03日16:4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政策性安置干部子弟”节操碎一地

背景:近日,张家界市人社局在官网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引发关注。公告要求招聘对象在攻读研究生之前户籍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且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市直单位工作。不少网友质疑这个招聘为“萝卜招聘”,甚至是“招聘官二代”。张家界市人社局回应称,这并非公开招聘,而是政策性安置。

新京报发表任然的观点:所谓政策性安置,按照张家界人社局的回应,是根据教育部等多个部委发布的《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毕业生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的规定。暂且不论“定向计划”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必要性,比如有网友就质疑,一个没有毕业就基本上有了铁饭碗的人,他对学业的追求也就基本失去了动力,那这样的“定向人才培养”如何确保质量?当地对该政策的执行,恐怕也有“跑偏”之嫌。对于被质疑招聘“官二代”,当地人社局解释,这是鉴于永定区系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就业安置人员相对较多、安置压力相对较大,在统筹安置就业时把市直单位比照区县作为“生源归口”单独安置主体。此番逻辑,说得“透”一点,就是对当地市直单位子弟的“定向照顾”。如果说“定向计划”确有政策出处,尚说得通,但如此将就业安置瞄准到具体单位乃至具体“人员”的做法,是否已经构成了对政策的扭曲式变通?要知道,安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应是面向所有培养对象的公平选拔,而并未规定是特定的政府机关子弟。那么,该操作,还符合“定向计划”的公共性初衷吗?明显逾矩的“萝卜招聘”或并非最可怕,更可怕的是,旁观者都觉得问题重重的招聘,相关部门却还能找到政策依据将其“合理化”。政策性安置也好,公开招聘也罢,都要经得起“人心”的打量。

小蒋随想:这事明显自相矛盾。声称不是公开招聘,那在官网发招聘公告干什么?岂不成了走过场?说是政策性安置,还拿出有关条文,但又说“确实存在瑕疵”,暂停招聘,算不算打脸?整件事给人的感觉是,试图强行闯关,遭强烈质疑,找借口挡箭,无人因此受惩,招聘暂时搁浅,没准另寻他途。这种结果,能让公众安心吗?干了自己打脸的事,地方部门的节操也碎了一地。由此,不难窥见一些地方的管理者为何缺少公信力。政务公开说得很明白,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但一些地方还搞“暗箱操作”,甚至反过来搞“公开违规”。按说权威部门发声应当“言必信,行必果”,但一些地方部门说的话存在诸多疑点,言行不一的情况并不少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本该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己任,但一些权力者却用权力“造福子弟”。而且,某些问题的责任人未必会受严惩,或者没多久就“带病复出”。对于上述种种怪象,群众不可能没有想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用人问题上明确,“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如果某些地方总想“政策性安置”,还要“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市直单位工作”,符合选拔好干部的标准吗?有些问题就像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就别扯淡了。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俊彤(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