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价值体系,其价值真谛是人民美好。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立场:人民至上。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他还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政策,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政策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想,制定改革举措”。这就深刻阐述了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至上,是群众史观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与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接了浓浓的民众地气,灌注了鲜活的实践生气,汲取了民众的智慧滋养,充满着为民解忧、造福人民的亲民情怀,获得了坚实牢固的价值基石,赢得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具有了历史正当性与现实合理性。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是其始终不渝的价值取向。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醒全党上下,要永远牢记“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我们党来自人民,从历史中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准确把握“我现在在哪里” ——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从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从而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这些思想都深刻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取向,它告诫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两条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所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聚焦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又着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益,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及补短板、增优势、强弱项的有力举措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变革”。这些事实充分显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价值力量与实践效果。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标准:人民利益。马克思说:“迄今为止,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问题属于价值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治国理政的评价尺度(标准)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出发,把人民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价值评判者、裁决者,这就肯定了人民的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地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一般来说,评价主体是以自己的内在尺度(需要、利益等)作为评价标准的。因而,人民主体通常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来评价的。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就深刻阐明了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论。这里的人民满意、高兴、答应、赞成等不过是人民美好生活客观效果的价值显现与历史进步的主体诉求。可以说,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利益的直接现实呈现与反映,与人民利益标准是一致的,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回应了人民关切,号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标尺。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目标:人民美好生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与美好愿望,与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发展愿景、美好生活融为一体,是生活化的、接地气的、有生气的新思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还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在7.26讲话中,他强调“牢记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可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就在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背后的思想灵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做出的所有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战略举措,都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一言以蔽之,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目标。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完善的意义和效用。价值的本质是对主体的好、善与美。所以,以价值哲学的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创造性回答,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与价值目标等重要价值问题,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逻辑严密的价值体系,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般来说,在价值体系中,价值立场是核心,起主导作用,它决定了价值取向、规定了价值标准、标定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服从于价值立场,反过来会强化价值立场,它们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关联整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的价值体系中,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规定了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标定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际诉求,使“为人民”的价值指向更全面、更具体、更真实,形成了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愿景。所以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真谛在于人民美好——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李永胜,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