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网友热议

虚构“神童”消息撕破了虚假政绩的外衣

杜建锋
2017年12月14日17:0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12月11日晚间,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称,由于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

从12月4日官方微信骄傲地发布消息,到12月8日该局宣传处多位工作人员仍然坚持录取一事是事实,再到12月11日终于承认消息不实。真相大白于天下,一出虚构“神童”消息的闹剧草草结束。对此,人们有理由质疑当地教育部门究竟是为何导演了这出闹剧?须知,随意发布失实消息有损公信力。

望子成龙的传统心态下,教育从来不乏热点新闻。紧抓热点,不失时机地刷一下政绩,是部分官员的内在需求。当下,社会上“神童情结”正浓,比如12岁“神童”考入中科大、17岁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14岁考上沈阳工业大学等,招来的都是艳羡的目光,“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没有最神,只有更神,一个个“神话”出现,既给神童家长露了脸,又让当地的教育部门倍儿有政绩。

正是当地教育部门的有意为之,才让这起“乌龙”越闹越大。面对媒体公众的一再追问,直到谎言无法继续,才终于羞答答地承认“我们核实不严”。由此可见,其内心深处对神童的出现是多么渴望,对于教育政绩的追求恐怕已深入骨髓。

与单纯追求升学率相比,对于“神童”的追捧和炒作可以换来更多人关注的目光。一方面可以彰显治下的教育质量有多高,教育政绩有多么好;另一方面,炒作和利用神童也是见效最快的办法,能够迅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追捧神童并不会给当地教育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一时的光鲜遮不住教育贫穷的事实。办教育终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功利与炒作最终伤害的是教育本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相关部门仍然秉持着畸形的教育政绩观,发布假消息,把“神童”的出现当作政绩,那么伤害的就绝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