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再见,脱缰的金融野马

沐欣

2017年11月23日23: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对中国金融业来说,2017年的11月将注定载入史册。

11月11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中资金融机构的控股权,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期待已久的“大资管”规制出炉。

11月21日,就在《指导意见》出台4天后的夜晚,一份《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引发各方热议。

外有竞争,内有监管,中国金融业的紧日子要来了吗?答案其实早在今年7月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就已给出:强化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业的本质是什么?资金只在金融内部循环,试图从套利和玩耍中获得丰厚回报,不是真正的金融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金融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支撑时,不可能独拥荣耀。

过去几年,我们都曾见证过人人谈金融的疯狂,对高收益的追求往往容易让人迷失理性。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中国资管业务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2016年末我国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合计达到114.8万亿。如此大规模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多层嵌套、影子银行、刚性兑付、资金空转等诸多乱象。特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披着“马甲”的现金贷、校园贷、消费贷等“新产品”迭出,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乱象时有发生。

有人形容这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很多人虽然心知肚明,但还是要比一比谁的胆子更大,谁的运气更好,赌一赌在鼓声停息的时候,那只“塑料花”不在自己手中。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以“创新”为名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加杠杆自娱自乐,这样的恶性循环很容易陷入“庞氏骗局”,有一天音乐停止,谁还能享受美好?

互联网等新技术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创新当然需要,但前提是能够真正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坚持市场导向,这才是金融的原则和方向;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才是金融的根基和天职。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题目就叫“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离不开金融。构建金融新常态,这是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历史担当和战略选择。调整已经开始,脚步不会停下。音乐的节奏在转换,希望跳舞的人尽快跟上。(完)

(责编: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