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全社会都要呵护好 新一代农民工 

扶 青

2017年11月10日08:29  来源:南方日报
 

每逢重要节假日或者电商促销季,快递员短缺总能成为话题,这个“双11”也不例外。据国家邮政局预测,未来一周快递处理总量将超15亿件,快递人员需求量超过300万人。目前全国快递从业者200万人,这中间存在的100万人缺口仍需通过短期招聘或其他方式解决。

各快递公司招兵买马备战“双11”,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重新审视快递员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长期以来,“快递小哥”多数时候游离在主流视线外,即便是天天与之打交道的消费者,也似乎很少去跟一个快递员寒暄几句。这种有意无意的忽略,首先跟这一职业的特点相关,快递员作为机械化流程上的某个角色,要讲时间和效率,似乎没有打交道的必要。其次,很多人不曾注意到,没有熟面孔也跟快递员的流失率有关系。据业内统计,不到1年就有45%的人离职,能干满3年的只有15%。再者,随着物流技术充分发展,机器人投入使用,邮政快件自取箱得以普及,快递员的职业意义也在消减。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快递员是产业过渡的体现,可交给市场自由支配,没必要在职业尊严上予以特别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某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被取代是有可能的,但如同“汽车取代马车”,新的职业机遇也会相应而生,而总有一些相对低端的职业需要人工去完成。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计较他们到底是快递员,还是外卖员,或是上门服务的家政工和修理员。身份虽然形形色色,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普遍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都向往城市,却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他们就是新一代农民工。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对农民工印象还停留在建筑工地上流汗水,实际上,新一代农民工指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80后、90后,他们占到农民工70%以上。在产业转型升级前,他们很多在制造业;在互联网经济中,他们在快递业、外卖业;未来,他们同样需要在城市谋得一份工作。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在起变化:由过去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现在进城就业、融入城市发展;由过去主要要求足额支付劳动工资,向现在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过去主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现在要求分享企业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转变。简言之,他们更加需要职业尊严,更加需要社会保障,但如果对新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有所关注,这一点就还颇有提升空间。比如,很多快递员没有基本的五险一金,工资基本上按件计费,快递公司在管理模式上还普遍存在“以罚代管”;在外卖业,一味追求赶时间,送餐员的事故发生率极高,但很多人连基本的道路交通险都没有,导致他们幸福感普遍不高,流失率则居高不下,而他们也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当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与“非农”的界限在逐渐打破,劳动者权利正得到更大力度的伸张。但面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使大多数农民工经过技能提升培训之后成长为技工,使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实现市民化。其次,要着力推进农民工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农民工融入城市,逐步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市民化。最后,全社会都要记得,对劳动者的每一分呵护,都是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正能量。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