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洞鉴》专栏

【专家谈】“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指明新方向注入新内涵

杨雪锋
2017年05月19日14:40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迭起、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产业革命孕育待发的时代背景,世界经济经历较长时期繁荣增长之后,进入一个相对衰退的阶段,特别是肇端于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仍然不断地释放外溢效应,反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

“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支点,彰显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思想力与行动力。中国在全球低迷的经济颓势中显示大国担当,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全球化指明新方向、注入新内涵,也必将谱写新的篇章。

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为全球化发展指明新方向

正如习主席所讲,“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新阶段,各国人民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期盼愈加强烈,任何反全球化的思潮都与历史大势不符,与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悖。“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倡导的和平、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为全球化指明新方向。

和平发展是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诉求。和平发展是全球化持续推进的前提,和平需要相互尊重,和平需要包容多样,和平需要合作共赢。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和而不同,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要义。要改变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也需要和平发展的环境。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差异性,需要世界各国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开放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旋律。大范围、多领域、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是全球化广泛展开的方向。发展中国家人民希望改变落后状态的愿望,发达国家谋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期盼,都需要通过扩大开放满足这些需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产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不断创新需要开放合作提供支持;构建广泛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和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世界各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共享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应有之义。全球化是世界和平之基,要通过互鉴互学共享发展经验,互联互通共享发展平台,互帮互助共享发展成果。以邻为壑、制造贸易壁垒、独占发展红利则会另全球化误入歧途。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惠及各国人民福祉的全球化,才是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那个地区,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破除“文明冲突论”,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内涵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习主席在演讲中强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坚持政治解决化解热点,坚持公道正义斡旋调解,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反恐。“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成为摆脱“修昔底德陷阱”和传统地缘博弈的制胜之道。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今天的世界经济仍然需要通过扩大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促进贸易自由化,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成为疗治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孤立主义的有效药方。

开放带来进步,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平衡问题要以开放为导向。“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充分表明开放合作的重大意义。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成为消除技术封锁和文化霸权的精神良策。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民族特色的丰富性,需要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包容,相互信任,超越宗教隔阂,超越种族歧视,超越文化偏见。人类文明的成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也要离不开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国文明各有千秋,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可以激发新的火花,多元知识信息的交融可以产生新的创意。“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成为破除“文明冲突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的思想指南。

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描绘全球化发展新蓝图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笔者认为,习主席的演讲,以大纵深的历史眼光审视全球化。遥望千年,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商旅络绎的盛况和海上千帆交错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以“骆驼和宝船”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回首百年,西方文明以坚船利炮裹挟自由市场推动全球资本、物资和商品大范围、大规模流动,以西方的方式诠释了全球化。近三十年来,东方大国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经济合作、政治斡旋,来消弭鸿沟,化解冲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矫正全球化的历史轨迹。特别是在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致力于化解热点,消除贫困,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以大格局的全球视野定位全球化。全球化不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不是地缘博弈的全球化,而是合作治理、共谋发展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以大联通的合作精神拥抱全球化,延续“五通”成就,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习主席的演讲,有助于夯实产业合作之经济根本,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通金融合作之经济血脉,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联通设施合作之基础平台,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在确立“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的基础上,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