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副市长“惯乘公交”的意义何在?

蒋萌

2017年10月12日16: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副市长“惯乘公交”的意义何在?

背景:有网友在地铁里偶遇杭州市常务副市长戴建平。据悉,戴副市长任余杭区委书记时,就习惯坐地铁往返单位和家里,坐地铁并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去年也曾有人将戴建平坐地铁的照片传到网上,戴建平还纳闷,这怎么也成了新闻。

新京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了解杭州交通现状的人,不难明白副市长此举的合理性。从余杭区政府到戴建平家所在的滨江区,行程在30公里以上,按照平时的交通状况,哪怕道路基本通畅,没有一小时是到不了的。而这一路有不少“堵点”,就算是副市长的车子,碰到交通堵塞也“插翅难飞”。至于从戴建平如今的办公地点回家,距离虽说近了许多(十多公里),但因为同样要过钱塘江,过江就要过桥,也是地铁比开车方便。网友对副市长乘坐地铁感到稀奇,可能无关于“领导干部接地气”的故事,而更多反映了公众对加快推进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期待。地铁曾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符号,但在今天,它正在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按照杭州地铁的规划,到2022年亚运会召开前,将建成包括10条线路在内、总里程4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届时,杭州将全面拥抱地铁,进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到那时候,偶遇某个地方领导干部更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

小蒋随想:不常见到地方领导干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种现实里可能有几种因素。一种原因是,某些人当了领导之后,渐渐与群众“拉开距离”,不愿意去受公交的“挤”,觉得那比较“跌份”。还有一些领导可能觉得自己乘坐公交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自己在非工作时间也需要私人空间,这种想法固然不能说站不住脚,但也存在官民有别的潜意识。戴建平乘公交的“亮点”其实是,身为常务副市长的他,似乎没有乘公交“不自在”的感觉,而是以出行效率乃至环保为着眼,使出行这件事很纯粹,没有掺杂官民有别、领导特殊的“杂念”。我们总说人人平等,但某些官员面对群众时端着架子,不少群众面对官员时还是有距离感,很难说这不是一种隔阂,难免产生不良后果。破除这种隔阂,需要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把自己看成是普通人,融入到普通群众中去,切实感受群众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苦乐酸甜,进而在行政与履职中更有的放矢地为公众服务。若此,官员的公共形象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快递涨价”与“唯独工资不涨”

背景:近日,中通与韵达两家快递公司都以成本上升为由宣布涨价。另一家快递巨头顺丰回应,尚未接到涨价通知,不会跟进涨价。

中国青年报发表杨鑫宇的观点:不论是高度依赖快递的电商从业人员,还是偶尔网购的普通人,都对这波涨价表示了不满。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有谁想起了快递员?有谁不希望自己提供的服务能够更值钱一些?又有谁愿意一直做“廉价劳动力”呢?正是一批批“廉价劳动力”走进了快递、外卖等产业,才让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便利的物流网络。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社会服务都能物美价廉,但这种便利不会永远建立在基层劳动者的低收入之上。我们都知道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生活不容易,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收入和待遇,只不过大多数人在面对涨价时,都难免会因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不情不愿。但是,不论我们情不情愿,基层劳动者的收入都应该得到提高,也必须得到提高。我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给快递公司涨价辩护。快递公司也需要检讨自身,究竟有没有保障好那些基层劳动者的利益。一个行业,一家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必然建立于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正面临调整与规范,决定其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关键,也并非涨不涨价这般简单。

小蒋随想:“什么都涨价,就是工资不涨”是很多人的无奈调侃。“什么都涨价”,涨价的钱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流入许多劳动者的工资口袋?如果“价格水涨,工资船高”相对平衡的话,人们对涨价何至于有那么多微词?或许,涨价的钱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被“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端环节”获取,是问题的关键。就拿一些蔬菜价格曾经的上涨来说,种菜的农民未必增收多少,采购商与批发商却获利颇丰,物流成本里的“公路三乱”也令社会叫苦不迭。更普遍的情形是,员工为企业与老板辛勤打拼,但在工资的议价能力与休假权的争取上,却力量孱弱。虽然人口红利减少这种说法不绝于耳,但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处于买方市场仍是一种现实,这使得企业与老板在招聘与定薪酬时依然强势。回过头再看快递涨价,消费者明显要比以前花费更多,但涨价涉及的“运输、人工、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会一并涨薪吗?很多东西都在涨价,涨价蛋糕该如何分?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很多劳动者看来仍然模糊,这是令人遗憾的。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王倩、黄策舆)